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我国“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156项重大项目之一。基址位于长春市西南孟家屯火车站北侧,1953年7月15日奠基建设,1956年7月15日建成投产,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汽车制造厂,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街区内建筑以50年代低层建筑为主,风格独特,厂区建筑主要为厂房及配套建(构)筑物,生活区内建筑以住宅院落形式布局,空间尺度宜人,层数为3~4层。表现为清水红砖墙、木屋架、坡屋顶、翘檐斗拱出橡、瓦屋面、红砖绿檐灰瓦相映。







——摘编自莫畏、王轩哲《城市复兴视野下的长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研究》等

材料二   历史建筑确定标准(参考)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等,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可以确定为历史建筑:

(一)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

与重要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相关联;

在城市发展与建设史上具有代表性;

在某一行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

具有纪念、教育等历史文化意义。

(二)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反映一定时期的建筑设计风格,具有典型性;

建筑样式与细部等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反映所在地域或民族的建筑艺术特点;

在城市或乡村一定地域内具有标志性或象征性,具有群体心理认同感;

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

(三)体现一定的科学技术价值:

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技术反映当时的建筑工程技术和科技水平;

建筑形体组合或空间布局在一定时期具有先进性。

(四)具有其他价值特色的建筑。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历史建筑确定标准(参考)》,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申报说明。
23-24高三上·山东菏泽·期末
知识点:一五计划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学习世界文化遗产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开阔国际视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良渚古城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同时代最大的城址,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古城出土,又辅以前后出土的玉琮等象征王权的玉器,复杂的水利系统和大量信仰用品,表明其在距今5000年前已存在一个王权清晰发达、拥有坚固城池和强大工具、存在明确阶级分化和统一文化信仰的真正国家。世界权威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认为:良渚遗址是具有共同观念的文化联合体形成的标志,当时社会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

——据张超《良渚古城遗址实证5000年中华文明》整理

材料二   佛罗伦萨大教堂被认为是文艺复兴运动建筑的开端。穹顶是佛罗伦萨城市建筑的标志性建筑。这座穹顶的历史意义是:第一,它是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的精神专制的标志。第二,使用了鼓座,把穹顶全部表现出来,总高107米,成了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这在西欧是前无古人的。第三,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施工上,这座穹顶的首创性的幅度是很大的。

——据陈志华《外国建筑史》等整理

材料三   皇家园林占地广阔,故多采用“集锦式”分散布局,按地形、地貌分为山区、湖区、平原区分别加以利用……每个小景区均自成单元,各具不同的景观主题、不同的建筑形象,功能也不尽相同。它们既是大园林的有机组成部分,又相对独立而自成完整小园林的格局。这就形成了大园含小园、园中又有园的“集锦式”的规划方式。

——王丽萍《中国园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角度说明良渚古城遗址“实证5000年中华文明”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穹顶”成为“佛罗伦萨城市建筑的标志性建筑”的理由,并指出佛罗伦萨在文艺复兴中的地位。
(3)“集锦式”规划方式下的颐和园汇集了不同的园林风格,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具体实例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期,法国便出现了对教堂等纪念性建筑物的修补和保护措施。当法国大革命使整个法国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时,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随之产生,许多开明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通过著书立说、舆论演讲等方式进行呼吁。1830年,法国成立了专门研究历史建筑的机构,设立历史建筑总监的职位,并于1887年颁布第一部历史建筑保护法律,确定“历史建筑”为一个法定的概念,开启了社会对文化遗产的关注。至20世纪,《历史纪念物法》《历史街区保护法》《建筑、城市和风景遗产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陆续出台,此外具有历史价值的档案、图书,考古文物等也被纳入保护历史遗产范围。文化遗产保护学院,保护修复学院等教科研一体机构为20世纪法国遗产保护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其影响下,一大批专业人才和研究试验所不断涌现,形成了从调研考察、立项规划,修复及保护、重点宣传的体系。

——摘编自杨倪《论法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材料二   近代以来,对西方博物馆陈列品,保护与展览以及考古学等内容的深入了解与学习,使国人对文物范围及价值有了新认识,促进了对文化价值的重视,进而萌生文化保护意识乃至文物主权意识。康有为将文物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认识到文物是了解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文明演进的重要依据,更是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产,反对出售甚至贩卖文物。1914年,民国政府颁布了“限制古物出口”的大总统令,针对私售古物之事予以取缔,还令税务处拟定限制古物出口章程。随后,民间文物保护组织、文物保管委员会以及国际交流团队等组织相继成立,推动了近代文物保护工作的蓬勃发展。

——摘编自李建《我国近代文物保护法制化进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法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文化保护意识萌生并发展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3年大事记
1月1日: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月15日:中共中央公布《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各地开始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选举法》。全国各地开展了历史上空前规模的选举运动,登记选民达3亿多人,选出的各级人大代表共450多万人。妇女获得平等的选举权。
4月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土地改革。3亿无地或少地农民获得7亿亩土地
5月15 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经济援助协定”
6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0日:至1954年11 月1日24时,为准备普选,全国统一进行了共和国建立后的第一次人口普查
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破土动工。21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宣布,朝鲜停战后﹐第七舰队不改
变其任务。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朝鲜战争结束
8月10 日:至本日,中国人民解放军4年共剿匪240万,基本平息了大陆匪患
9月25日:中国第一台1.35万千伏安,10万伏特的高压变压器在沈阳变压器厂制成
10月16 日:中共中央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11月8日: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访问台湾。台湾当局向尼克松提出缔结美台共同防御的建议。
20 日: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展开。
24 日:政务院发出《关于扫盲标准、扫盲毕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
12月26日:鞍山钢铁公司三大重点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竣工。
31日: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提出了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12月至1954年5月:中国帮助越南组织实施奠边府战役,促成越南北方的解放

整合材料信息,得出结论并加以阐述。(要求:提取信息准确,史论结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