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08年是《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编辑部从《人民日报》发表过的新闻报道中精选出一部分编辑成《人民日报60年优秀新闻选》,以下是对1979年内容的摘录:

日期标题内容摘要
1月1日国防部长徐向前声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为方便台、澎、金、马的军民同胞来往大陆省亲会友,参观访问,从今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 的炮击。台湾回归祖国,完成国家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1月23日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一部分全国高等学校科研工作会议认为1962年广州会议具有   重要意义,周恩来、陈毅同志在会上的讲话完全正确,知识分 子是劳动人民一部分,应当为他们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之帽,加劳动人民知识分子之冕。
2月1日中国希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副总理访美期间,在向美国参、众两院的议员解 释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 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6月9日农民都夸三中全会
政策好
赤壁公社党委书记田际成说,农民都夸三中全会政策 好,照这样做下去,农村在几年内要大变样。现在人们心里还有些顾虑,怕党的政策变。
8月3日经党中央批准北京 市委决定为“三家村”冤案彻底平反北京市委在《关于“三家村”冤案的平反决定》中指出:诬 蔑邓拓、吴晗、廖沫沙三同志是所谓“三家村反党集团”是冤案,应予全部推倒。
11月9日一张营业证解决了13口人生活乌鲁木齐市居民艾得力斯办起了小饭馆,既养活了全家,又方便了群众,支援了国家。
11月27日我在国际奥委会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国际奥委会以多数票通过关于中国代表权的决议。在 国际奥委会中承认中国奥委会为全中国的代表,承认中国台北奥委会为中国的一个地方机构。

——摘编自《人民日报60年优秀新闻选》


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上述新闻报道为何会被编入《人民日报60周年优秀新闻选》。
23-24高三上·山东德州·期末
知识点: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一直重视科技发展。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论文产出实现快速增长。2016年,中文科技期刊刊登科技论文49.4万篇,是1990年的5.5倍;国外三大检索工具《科学论文索引(SCl)》《工程索引(El)》和《科技会议录索引(CPCl)》分别收录我国科研论文32.4万篇、22.7万篇和8.6万篇,数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论文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l)论文被引用情况,2017年中国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已超过德国、英国,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摘自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技术引进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科学论文产出实现快速增长”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创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关系的认识。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上与世界许多地区有过程度不同的交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太宗雄才大略,固不囿于琐微,而波罗球(又名“马球”,一说起于波斯)之盛行唐代,太宗即与有力焉。

——引自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材料二 明初政府规定:“贡船者,法所许,市舶之所司,乃贸易之公也;海商者,王法所不许,市舶之所不经,乃贸易之所私也。”“隆庆(明朝第十二任皇帝穆宗的年号)改元,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于时商引(许可证)俱海防官管给。”

——摘编自(明)邓忠《筹海重编》、(明)张燮《东西洋考》

材料三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

——引自习近平《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1)阅读材料一,指出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的表现。结合所学,从唐太宗“固不囿于琐微”的角度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贡船者”与“海商者”所从事的贸易性质,概括明朝政府对这些贸易活动所持的政策。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外经贸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结合史实,各举一例说明。②概括“‘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的中国理念,说明中共十八大以来新型国际关系构建的努力对中国国际地位的积极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