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后,纳粹德国派遣军事顾问和各类专家在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各部门和军队中任职。随着希特勒称霸欧洲的扩军备战步伐加快,德国对战略物资的需求量成倍增长,中德间的互助合作关系达到了空前的程度。1935年,两国外交关系从公使级上升为大使级。为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关系,1936年5月13日,希特勒致函蒋介石,称:“中德两国之货物互换,实给予两国经济以莫大裨益,获蒙钧座异数关怀,谨为申谢。”德国由此在华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1938年2月,希特勒在德国国会发表演说,宣布德国承认伪“满洲国”,国民党政府立即表示强烈反对,并正式提出抗议。7月13日,德国国会批准了象征纳粹德国与伪“满洲国”正式建交的《满德友好条约》。在中德关系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国民政府于1938年11月召回驻德大使程天放。中德间持续了11年的军事合作从此结束。

——摘编自隋牧蓉《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德关系的历史考察》第4页(共6页)

材料二   2001~2016年中国在德国贸易伙伴中的位次。

年份

中国在德国出口

伙伴中位次

中国在德国进口

伙伴中位次

年份

中国在德国出口

伙伴位次

中国在德进口

伙伴中位次

2001

14

9

2009

8

1

2002

12

7

2010

6

1

2003

10

6

2011

5

2

2004

10

6

2012

5

3

2005

11

4

2013

5

3

2006

11

3

2014

4

3

2007

11

3

2015

5

3

2008

11

3

2016

4

2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柏林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谈,双方发表《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德关系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德国联邦统计局2017年2月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及法国跻身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德国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及全球第六大贸易伙伴,并且中德经贸关系仍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

——摘编自胡越《中德贸易关系发展及新机遇》


(1)根据材料一,简述20世纪30年代中德关系的演变趋势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初中德贸易关系发展的状况及其影响。
(3)结合材料信息,比较20世纪30年代和21世纪初中德关系的不同。
2023·湖南湘潭·模拟预测
知识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
(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本国首都东柏林与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除了两国上层彼此不接触、不来往之外,民间接触也十分困难。“柏林墙”只有七个过境站,实际上阻断了东、西柏林及西柏林与民主德国其他地区的一切交通联系,使两国骨肉同胞相互不能正常往来,人口200多万的西柏林变成了一座“孤岛”。西柏林与联邦德国之间的联系也仅仅只借助于三条空中走廊、四条公路、四条铁路和三条水路……不少民主德国公民出于各种原因,冒着生命危险非法翻越“柏林墙”,逃到西柏林和联邦德国,逃亡流血事件经常发生。

——摘编自吴友法《“柏林墙”与德国的分裂和统一》

材料三   1989年东欧剧变为德国统一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美英法苏原占领国持有不同的立场和态度,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反对德国统一;法国提出有条件支持德国国家统一,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使统一后的德国融入欧洲,以此限制德国的强大。同英法不同,美国则支持德国统一,其前提是统一后的德国须承认德波边界现状,继续留在北约;而苏联要求统一后的德国退出北约,成为中立国家。面对美苏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对立立场,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凭着对德国统一历史机遇的责任心,加紧外交谈判,1990年7月在同时任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会晤时,在统一问题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990年9月12日,美英法苏外长和两德外长签署“4+2”条约,宣布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主权。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两德分裂历史由此结束。

——《德国:由主权统一到内部统一》


(1)指出图1中与德国疆域变化相关的条约名称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柏林墙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重新统一的原因和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