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爱国卫生运动

1952年初,美国在我国多地投放苍蝇、蚊子等毒虫毒物,大搞细菌战,极大威胁着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党中央发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号召,一场席卷全国的爱国卫生运动兴起。

材料一

1952年之前,对于各地各行业开展的卫生活动,《人民日报》多以“清洁运动”或“卫生运动”为题进行报道,1952和1953年基本上都以“爱国卫生运动”为标题。这跟当时的“爱国生产竞赛运动”“爱国公约运动”“爱国节约运动”等具有类似的特征。

——据张亮、马晓燕《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卫生运动”概念的形成及启示》

材料二   在这场运动中,山西省成立了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防疫委员会,领导人民广泛开展“四净五灭”(个人净、家里净、院里净、街巷净和灭蝇、灭蚤、灭虱、灭鼠、灭蚊)运动。沈阳的老百姓清除了垃圾、粪便,疏通了污水沟,修建了厕所,翻修了畜圈、禽舍。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发出《关于继续加强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青岛地区上至七八十岁的老大娘,下至七八岁的儿童以唱自编的反细菌战快板的形式进行宣传动员。江西省政府大规模地进行了霍乱、鼠疫等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在上海,截止到1953年底,有24个卫生防疫站先后建立。

——据金媛媛《建国初期的爱国卫生运动(1949-1959)》


(1)材料一中提到的各类社会活动为何冠以“爱国”称号?
(2)依据材料二,概括爱国卫生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社会价值。
23-24高三上·山东滨州·期末
知识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国之初的爱国卫生运动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各种疾病纷至沓来,给人民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据统计,19001949年全国范围内的鼠疫患病人数达1155884人,死亡人数累计1028808人,死亡率高达89%。1952年,美国对我国发起了细菌战,散播病媒虫物。195212月,毛泽东发出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爱国卫生运动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领导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一是及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通过建立明确的责任制,规定各行业、各区段,乃至各岗位相应的卫生职责,将群众发动起来。二是积极宣传保洁的重要性。政府利用大字报、报纸、口头宣传、标语、漫画等方式宣传党的防疫政策、科学防疫知识、卫生健康知识等,转变人民群众的卫生观念。三是大力开展卫生清洁运动。包括加强卫生设施建设、清理垃圾、疏通永道、填平洼地、修建公共厕所等。四是建立卫生防疫体系。195212月中央设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不久后经卫生部批准,在各地区建立了卫生防疫站,以便及时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爱国卫生运动由此逐渐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仅至195210月.各地就清除了1500万吨以上的垃圾,疏浚了长达5万多华里的污水河、沟,填平的污水坑、沟有2400多万立方米,许多地方的污水塘、沟和垃圾场,经填平和清扫以后,改建为公共娱乐休息场所。1957年,全国卫生防疫站增加至1330个,是1952年的8倍;全国的医院和疗乔院达到4800多所,床位增加339000张.比解放前增长4倍多;人口死亡率从1947年的20%降到10.8%,人口平均寿命从解放前的仅35岁上升到57岁。爱国卫生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胡靖《新中国爱国卫生运动中的群众动员研究(1952—1965)》符肇秋《新中国初期爱国卫生运动研究》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建国之初的爱国卫生运动进行评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发出《关于预防霍乱的指示》《种痘暂行办法》《关于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指示》等。1951年,毛泽东指出:“今后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工作。”1955年,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九人小组以及血吸虫病防治办公室成立,具体领导和指导各地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截至19519月,全国各地卫生机关共派出从十余人到百余人不等的防疫队150支,深入各地基层。1951年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防疫处鼠疫防治院特别制定了鼠疫疫情报告制度,这一制度在1955年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公布的《传染病管理办法》中得以确认。1952年,在毛泽东“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号召下,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鼠疫发病病例在新中国成立前10年间为22.7万余人,1955年全国病例仅39人,短短五年时间就控制了鼠疫流行。其他一些传染病如斑疹伤寒、钩虫病、血吸虫病等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国城乡人口逐步上升,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卫生和文明形象。

——摘编自李洪河《新中国国家卫生防疫机制的建立》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疫斗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疫斗争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人合一”的含义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春秋时期以前,“天”主要指“天神”,天人关系主要研究人神关系;随后“天”逐渐转变为“自然、天道、天理”,“人”指“人与人、人与社会”;汉代发展成哲学思想体系,贯穿古今文史,至今仍影响着后世言思。“天人合一”理念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彼此相互依存的写照,它反映了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依赖感与亲和感。

——整理自陈伯海《“天人合一”——兼谈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等

材料二 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面对贫困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英国政府在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到1867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了《城市贫困法》,使得济贫院的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二战结束后,英国政府开始进行建设福利国家。1946年英国着手福利制度建设,先后颁布了《国民保险法》与《国民医疗保健法》,在1948年又颁布了《国民救济法》。这三部法律的正式颁布与实施标志着英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社会福利法律体系、建成了全面的社会福利制度。

——摘编自陈国强《社会福利制度的演进》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卫生领域面临卫生条件落后、疫病大肆流行、医疗设施匮乏, 医务人员短缺等突出问题。1952年1月,美国在朝鲜战场发动细菌战,并向朝鲜和我国东北地区投掷用于传播病菌的媒介物。1952年3月14日,中央卫生防疫委员会成立,确立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领导机构,并向广大群众宣传卫生防疫知识。1952年12月,毛泽东为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题词,发出了“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号召。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开展卫生防疫运动的号召,相继成立各地方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除害灭病,保家卫国为核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摘编自郭荣浩、邓茜尹《中国共产党领导爱国卫生运动社会动员的三重考察》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对“天人合一”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阐明“天人合一”理念的内涵,并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体现这一理念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从资本主义制度实质的角度分析西方福利制度的弊端。
(3)根据材料三,概括建国初期“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的背景。结合所学,写出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指出这一口号对当时医疗卫生事业的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