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5月,南京国民政所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它是中国近代社会二十余年政治激荡、经济生活的需求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制度领域的回应。

——摘编自谢冬慧《民国民法典编纂及其当下镜鉴》

材料二   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不仅借鉴了西方民法的优秀成果,也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传统和当时的国情,不仅立法内容趋于完善,立法技术也较前一时期有了很大改进。它揭开了我国民法法典化新的篇章……由于历史因素的限制,最终导致这样一个法典化的进程更多地停留于形式上,而未能很好与现实相结合、未能真正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它是失败的。

——摘编自赵虎《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1964年,完成《民法典草案》。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民法典》制定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民法典编纂的特点。
(3)综上,说说你对民法典编撰的启示。
22-23高二上·重庆北碚·期末
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宣言书,也是解决民商事纠纷的基本依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所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它是中国近代社会二十余年政治激荡、经济生活的需求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制度领域的回应。

——摘编自:谢冬慧《民国民法典编纂及其当下镜鉴》

材料二   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代表了我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最高成就,不仅借鉴了西方民法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也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传统和当时的国情,不仅立法内容趋于完善,立法技术也较前一时期有了很大改进,它揭开了我国民法法典化新的篇章……由于历史因素的限制,最终导致这样一个法典化的进程更多地停留于形式上,而未能很好的与现实相结合、未能真正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它是失败的。

——摘编自:赵虎《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民法典》制定的背景?并谈谈你对民国民法典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三归纳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民国和新中国民法典编纂给我们当下的启示。
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民主法治建设的健全和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 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表: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序号时间条文节录
41791 年人民之人身、住宅、文件与财产不受无理搜查扣押之权利不得侵犯。
151870 年第一款 合众国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前此曾为奴隶
之关系而拒绝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
221951 年第一款 无论何人,当选担任总统职务不得超过两次。
261971 年第一款 年满十八岁或十八岁以上之合众国公民之选举权,不得因
为年龄关系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否定或剥夺。

——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

材料二   民国时期民法典代表了我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最高成就,不仅借鉴 了西方民法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也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传统和当时的国情,不仅立法内容趋于完善,立法技术也较前一时期有了很大改进,它揭开了我国民法法典化新的篇章……由于历史因素的限制,最终导致这样一个法典化的进 程更多地停留于形式上,而未能很好的与现实相结合、未能真正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它是失败的。

——摘编自:赵虎《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4—1956 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 年,虽完成《民 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 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 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 1986 年颁布民法通则。
20 世纪九十年代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 世纪
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20 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 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美国“修宪”的因素;归纳上表 中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选取相关条款分别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三,归纳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3)综合材料二、三并谈谈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民法典编纂给我们当下的启示。
民法是调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之前,中国没有独立的民法典。尽管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法典的编纂,但这些法典大都是刑法,其中虽涉及民事关系,如户、婚、钱债、赔偿等,亦采取刑罚的手段调整之,本质上仍属刑法规范。纵观中国古代,没有成文的民法典,民刑不分,以刑事责任代替民事责任;民法观念不发达,民法中的平等、自由、权利等观念一直没有形成。

——摘编自房绍坤《中国民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材料二   20世纪20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所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它是中国近代社会二十余年政治激荡、经济生活的需求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制度领域的回应。

——摘编自:谢冬慧《民国民法典编纂及其当下镜鉴》

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代表了我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的最高成就,不仅借鉴了西方民法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也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传统和当时的国情,不仅立法内容趋于完善,立法技术也较前一时期有了很大改进,它揭开了我国民法法典化新的篇章……由于历史因素的限制,最终导致这样一个法典化的进程更多地停留于形式上,而未能很好的与现实相结合、未能真正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它是失败的。

——摘编自:赵虎《民国时期民法法典化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法不发达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民法典》。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