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3
交通与社会生活

材料一   “一五”计划中第5章谈了“运输和邮电”工作;在具体任务中,第5条这样表述交通工作: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和邮电业,主要是铁路的建设,同时发展内河和海上的运输,扩大公路、民用航空和邮电事业的建设。第6条谈到对个体运输业采取不同的合作形式,逐步地把它们组织起来。对私营运输业的改造按照“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利用、限制、改造”等政策,使它们分别走上联合经营和互助合作的道路。

——摘自肜新春《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发展战略的演进与绩效》

材料二《30年来交通工具的变迁》一文中介绍的百姓交通工具变迁如下表:

时间交通工具
20世纪80年代
我哥哥上高中那年,托人买了一辆环球牌自行车,需要购车票。那
时候农村女孩结婚,几大件就包括自行车。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摩托车进入了一些先富裕起来的或赶新潮的农民家庭,农村青年结婚流行的新几大件,包括摩托车。石家庄市区不仅有公交车,而且出现了出租车。
进入21新世纪一个是火车提速,尤其是动车组的开通,加快了生活节奏和工作效率。另一个是飞机日益成为人们的日常出行工具选择。在城市,私家车、电动自行车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家庭,节假日全家开车在附近旅游,也成为风尚。

(1)为什么“一五”计划重视发展交通运输业?结合材料一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解读改革开放以来百姓交通工具的变迁。要求:概括交通工具发展的特点,分析原因和作用,阐述总体认识。
21-22高二上·北京丰台·期末
知识点: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随着火车头和汽轮的发明,英国很快就把交通建设重点转移到建立铁路网和近代化海洋运输网上,英国利用自己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起全球性的近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在19世纪70年代前,英国主要是构筑国内铁路网,之后便把构筑殖民地铁路网作为重点。19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建造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条铁路,接着掀起了修筑铁路的热潮,19世纪30年代后,又转移到建筑铁路干线上来。1825年,英国汽轮“企业号”航行到印度,从此汽轮逐步被广泛采用。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出现了建立近代化海洋运输网的热潮。1840年起,英国建立了一系列专业化的巨型航运公司,当时与主干航线联结的还有无数条支航线,组成了像蜘蛛网一样的全球海洋运输网。

-摘编自张天《论英国近代化全球交通运输网的建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沿江城市中人们的出行活动增多,通商城市的近代交通工具率先发展起来。起初是原有的轿子和独轮小车等代步工具数量大增,之后,人力车、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获得巨大发展。1874年,《申报》报道:“东洋来之顺利小车,沪上依式置造者已多,租界共约有一千有零。”民国以后,自行车不仅在大城市普及,而且也在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地区日渐普及。半机械化的西式马车、人力车、自行车,以及机械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给广大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不仅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流动方式,也产生了深远的社会经济文化效应。

-摘编自熊林《中国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与近代思想的普及》

材料三   现代中国交通发展的环境因素

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内部机遇内部挑战外部机遇外部挑战
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交通结构不合理运输需求持续旺盛资源因素制约加剧
行业开放程度高运输效率不高科技进步支撑保障环保要求不断提高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优先发展的共识综合运输体系要求较高
交通发展新思路不
断深化
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
求有差距
交通先导性作用进一步
突出
交通消费方式发生重大
变化

-摘编自周伟《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中国交通发展的战略选择与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英近代交通发展的不同及两国交通发展对社会变迁的共同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中国交通业发展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国内经济活动日趋活跃,对道路的要求有了迅速的提高,道路管理问题日益成为难题。英国从中世纪晚期开始重视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根据法律,由教区的住户每年义务工作6天,或提供代理人服务。1663年议会通过了第一个收费公路法案,即在某些道路上征收通行税的法令,此项税收款必须专用于道路工程。进入18世纪以后,道路管理方式逐渐按商业化的方式运作,由信托公司负责道路的经营管理和维修养护。在1760—1774年间,议会通过了不下于452项有关道路建筑及其保养的法令。道路系统的完善对于商品运输能力、商品流通速度以及商业效率和扩张力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材料二   在1949年前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对交通工作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1950年至1957年间,铁道部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制。全国交通业的统筹发展初步实现了合理的产业布局,交通业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规定的运输任务,投资回报率较高。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效果,初步改善了我国交通业的结构与布局,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并留下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肜新春《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发展战略的演进与绩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管理上的变化,并说明英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工业革命爆发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原因。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第一次城市化高潮发生在19491957年,以城市为中心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成为当时的首要任务。政治机制在城市化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19501月,北京市政府首先提出“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发展方针,改造旧城。其后,南京、成都、上海等各大城市也提出类似口号,并采取了具体措施。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产业基础,新中国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一批城市快速兴起和发展,“一五”期间仅内地就新增资源型城市21个。1949年,中国的设市城市数为120个,1957年设市城市增至176个。

——摘编自何一民、何永之《从跟随者到领跑者:新中国城市发展的成就与经验回眸》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工业化发展加速,全国县改市和乡改镇的数目增多,使城市人口增幅较大。20世纪90年代,全国新设200多个城市和8000多个建制镇,这些城镇的设立又大大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仅使国有经济焕发生机,更使民营经济取代乡镇经济,并获得蓬勃发展,同时成为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引擎。据统计,我国城市化率从1990年的26.4%上升到1999年的30.9%,年均增长0.5个百分点,20世纪90年代城市化水平比80年代上升幅度低2.3个百分点,我国城市化逐步进入平稳发展时期。

——摘编自李嘉岩《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同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并予以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