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16
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一     格劳秀斯生活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荷兰,经历了16181648年之间的战争。战争的残酷促使格劳秀斯逐渐关注怎样用非暴力的法律约束规范国家战争。他提出:国家主权不受他人干涉,不受法律支配和外来意志影响。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是维护各个国家共同利益和权利的法律,国家主权是国际法存在的前提。在实际国际政治变动中,国家应受到国际社会制度及法规的限制约束,国家之间的争端应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当不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时,必须在国际法基本原则下努力协调,尽量避免战争。

——摘编自吴建每《格劳秀斯国际法思想概述》

材料二          近现代国际法(重要条约、公约)

序号时间主要参与国及国际会议名称法律及组织名称
1625《战争与和平法》
1648三十年战争参战各国威斯特伐利亚公会《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815欧洲国家维也纳会议《维也纳和约》
1864欧洲16个国家日内瓦会议《红十字公约》
1919英、法、美等27国巴黎和会《国际联盟盟约》国际联盟
1928法、美、印、日、澳、南非等15国巴黎会议《非战公约》
1945中、美、英、苏等50个国家旧金山会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
1982168个国家或组织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结合所学,评析材料一中格劳秀斯的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演变趋势。从序号②—⑧中任选一项,对该法律或组织进行具体阐释。(要求:联系背景,结合内容,分析作用)
22-23高二上·北京丰台·期末
知识点: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法

材料一   格劳秀斯生活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荷兰,经历了16181648年之间的战争。战争的残酷促使格劳秀斯逐渐关注怎样用非暴力的法律约束规范国家战争。他提出:国家主权不受他人干涉,不受法律支配和外来意志影响。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是维护各个国家共同利益和权利的法律,国家主权是国际法存在的前提。在实际国际政治变动中,国家应受到国际社会制度及法规的限制约束,国家之间的争端应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当不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时,必须在国际法基本原则下努力协调,尽量避免战争。

——摘编自吴建每《格劳秀斯国际法思想概述》

材料二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方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惯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摘编自《联合国宪章·序言》(1945)

材料三   19世纪末,康有为称:“《春秋》者……万国之法也。尝以秦西公法考之,同者十八九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法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因。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的相关信息,概括国际法得到了哪些延续与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从哪些视角批驳康有为的观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格劳秀斯生活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荷兰,经历了16181648年之间的战争。战争的残酷促使格劳秀斯逐渐关注怎样用非暴力的法律约束规范国家战争。他提出:国家主权不受他人干涉,不受法律支配和外来意志影响。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是维护各个国家共同利益和权利的法律,国家主权是国际法存在的前提。在实际国际政治变动中,国家应受到国际社会制度及法规的限制约束,国家之间的争端应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当不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时,必须在国际法基本原则下努力协调,尽量避免战争。

——摘编自吴建每《格劳秀斯国际法思想概述》

材料二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方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惯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摘编自《联合国宪章·序言》(1945

材料三

体系

宗藩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时间

古代

近代

行为主体

根据东方政治文化构建的宗主国(中国)和藩属国(周边国家)荷兰、西班牙、法国等欧洲主权国家

目标诉求

维系宗藩之间的和平与稳定排他性的利益,对原料、市场和投场所的争夺

权力结构

中华帝国一统天下的垂直等级结构,其内部形态通常随着宗主国的盛褒而变化水平型的均势权力结构,其内部形态随着体系内国家力量的消长而变化

组织原则

依据宗主国和藩属国之间的不同地位而规定的不同权利和义务主要体现在大国协商和国际法的应用

互动方式

宗主国和藩属国主要依靠朝贡体系维系彼此之间联系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互动呈现出繁荣的状况,并不断向外扩张

发展趋势

区域性,日益封闭,在西方国际体系的冲击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宗藩体系寿终正寝西方列强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为基础,建立起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据胡忠礼、邢新宇《宗藩体系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两种经典国际体系的比较与启示》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法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2)对比材料一,说明材料二所体现的国际法发展的主要表现。
(3)对比材料三中的两种国际体系,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需关联两种国际体系的整体或局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格处划定一条从北极点到南极点的分界线……省牙国王及其船只发现或未来发现之所有陆地及岛屿……若其位于分界线之东侧且未越过分界线,则永久归葡萄牙圆王及其继承人所有。卡斯蒂利亚女王及阿拉贡国王(注;西球牙图家元首)及其所属船只探明或未来探明之所有陆地及岛屿……若其位于分界线之西侧且夫越过分界线,则永久归……国王及其继承人所有。

——摘编自1494年《托德西利亚斯条约》

材料二   近现代国际法(重要条约、公约)

时间主要参与国及国际会议名称法律及组织名称
1648年“三十年战争”参战各国威斯特伐利亚公会《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815年欧洲国家维也纳会议《维也纳和约》
1864年欧洲16个国家日内瓦会议《红十字公约》
1919年英、法、美等27国巴黎和会《国际联盟盟约》国际联盟
1928年法、美、印、日、澳、南非等15国巴黎会议《非战公约》
1945年中、美、英、苏等50个国家旧金山会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材料一中“分界线”被称为什么?据材料归纳当时处理国家间纠纷的方式。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演变趋势,并对《联合国宪章》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联系背景,结合内容,分析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