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4 引用1 组卷104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1021--1086)字介莆,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术,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了解了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速”的雄心壮志。
担任地方官多年,每到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一系列改革。
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发,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决心,人称“拗相公”。
材料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展开讨论:
甲: 青苗法类似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
乙: 青苗法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
(2)你同意甲、乙哪种说法呢?试述你的理由。
13-14高三上·贵州遵义·阶段练习
知识点: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便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 解了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担任地方官司多年,每天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普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岳麓版)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类别
目的
措施
理财
富国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
整军
强兵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取士
选才
改革科举制、改革官制、整顿太学
材料三 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司马温公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隐患。从材料二中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3)如果通过历史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对材料三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便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解了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担任地方官司多年,每天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普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人称“拗相公”。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岳麓版)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类别目的措施
理财富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
整军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取士选才改革科举制、改革官制、整顿太学

材料三   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司马温公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隐患。从材料二中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3)如果通过历史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对材料三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