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504
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到了春秋旧中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
材料二: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以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材料三: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今昔情势不同”的表现。
材料四: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五: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爷、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概括出两部宪法体现的共同民主原则。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1954年宪法具有哪些进步性?
12-13高三上·山东临沂·期末
知识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儒家清末新政清末新政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1)上述材料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2)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挺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延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粪,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3)依据材料和所所学知识说明“今昔情势不同”的表现。

辛亥革命中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宪法。


(4)简要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法制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郭守兰等《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材料三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产生的背景及其重要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法制改革的背景。

法制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
材料一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郭守兰等《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材料三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四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立法制化国家。17世纪中到19世纪初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过程通常伴随着重要的立法过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产生的背景及其重要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法制改革的背景。
(4)简要叙述与材料中英国、美国、法国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立法成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