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8
新航路开辟后,各地区的物种开始了大规模的跨洲交流,引发了世界上广泛的食物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番薯,皮紫,味稍甘于薯芋,尤易蕃。郡本无此种,自万历甲午荒后明年,都御史金学曾抚闽,从外番丐种归,教民种树(薯),以当谷食,足果其腹,荒不为灾。

——摘编自(明)喻政主修《福州府志》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以后,殖民者开始改造北美大草原。在喂饱了远道而来的牲畜的同时,欧洲人又开始了有意识的物种迁移……殖民者开发大片的土地,种植小麦以供出口。在那里,科学家培育出了变种小麦,能够在多变的气候及解冻的土壤中繁荣生长。这样,变种小麦在欧洲大陆取代了传统小麦,大大提高了产量,加上铁路将北美洲的富余小麦运回欧洲,小麦终于在1750年至1850年这段时期逐步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从此,小麦开始满足人们的大量需要,彻底确定了其传统的主食地位。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番薯在中国传播的历程,并分析番薯引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一例美洲传入欧洲的农作物名称,并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21-22高三·浙江·课时练习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粮食,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粮食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含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术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以后,殖民者开始改造北美大草原。在喂饱了远道而来的牲畜的同时,欧洲人又开始了有意识的物种迁移⋯⋯殖民者开发大片的土地,种植小麦以供出口。在那里,科学家培育出了变种小麦,能够在多变的气候及解冻的土壤中繁荣生长。这样,变种小麦在欧洲大陆取代了传统小麦,大大提高了产量,加上铁路将北美洲的富余小麦运回欧洲,小麦终于在1750年至1850年这段时期逐步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从此,小麦开始满足人们的大量需要,彻底确定了其传统的主食地位。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种植的原因,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一例美洲传入欧洲的农作物名称,并分析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15世纪的欧洲,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开发与利用始终没有走出欧洲。这一时期,香料贸易是西方世界与地中海东岸地区进行贸易的主要项目,香料能改善食物的风味,丰富人们的饮食口味,提高饮食质量,因此备受人们推崇,但价格昂贵使其成为彰显人们地位和身份的象征。16世纪中期以后,食物原料在区域间广泛传播和利用。通过殖民掠夺,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被带回欧洲,经过培育改良后,最终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新航路的开辟,为各种香料大量传入欧洲开创了条件。从而也彻底改变了欧洲人的烹调方式和饮食口味。香料不再是人们奢望难求的调料了。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材料二   “在旧世界,没有哪个大规模的人类群体比中国人更快地接纳了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可以在土质糟糕到令人惊讶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快速生长,其成熟时间比大麦、小麦和粟都短。甘薯则能在连玉米都不能生长的地方种植,它甚至不需要太多阳光。16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小冰期的两个高峰,福建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饥荒。陈振龙的儿子陈经纶向福建巡抚展示了甘薯,并受命进行实验性种植,结果“秋收大获,远近食裕,荒不为害”。如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甘薯种植国,产量超过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三。

——摘编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前后欧洲饮食文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15世纪的欧洲,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开发与利用始终没有走出欧洲。这一时期,香料贸易是西方世界与地中海东岸地区进行贸易的主要项目,香料能改善食物的风味,丰富人们的饮食口味,提高饮食质量,因此备受人们推崇,但价格昂贵使其成为彰显人们地位和身份的象征。16世纪中期以后,食物原料在区域间广泛传播和利用。通过殖民掠夺,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被带回欧洲,经过培育改良后,最终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新航路的开辟,为各种香料大量传入欧洲开创了条件。从而也彻底改变了欧洲人的烹调方式和饮食口味。香料不再是人们奢望难求的调料了。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材料二   玉米比小米、高粱和块茎植物都要容易保存得多。因此,酋长和国王们可以通过集中储存、集中分配食物来实现权力的最大化。在非洲西部的林带,玉米推进了比以往规模更大的国家的产生。阿萨迪王国自17世纪70年代后开始进行扩张,而其先头部队就以玉米为食,因为士兵们在远方的战役中可以随身携带这些食物。对于商人驼队来说,玉米也是很好的便携食品。因此,玉米还促成了包括奴隶贸易在内的大西洋非洲的商业化。如果商人及作为他们财产的奴隶找到一种方便携带的食物供应的话,奴隶贸易就更容易深入内陆地区。用大型仓库储存的玉米也使人们可以在西非海岸线臭名昭著的奴隶禁闭营里关押大量奴隶。

——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前后欧洲饮食文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玉米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物种交流的主要因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