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21
【东西方政治制度】

材料一   明初,丞相被废除后,朱元璋为处理纷繁国事,于是仿宋制设股阁大学士作为顾问。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后,任命解缙黄淮、杨荣等七人入值文渊阁,参顸机务,内阁作为一种制度开始出现。然而其品秩不过五品,均挂街翰林而无公开身份。从性质来说,近于皇帝的顾问和机要秘书。后来,阁臣地位逐渐上升,获得替皇帝草拟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明宣宗以后,皇帝大多懒惰,疏远内阁,司礼监秉笔太监由于掌握了批朱权,权势日盛。

材料二   雍正继位之后,为紧急处理西北军务,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军需房后改为军机处。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而且皇帝召见军机大臣,太监都不得在侧,他们办事的值房,都有严密的防范。军机处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准独立发文和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门,一切重要文件均应以“军机大臣奉上谕”“军机大臣寄信”等形式下达。

——摘编自张飞燕《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

材料三   英国责任内阁制大事纪(部分)

时间内容
18世纪初威廉三世往往召集枢密院中的部分亲信在一个密室里开会商讨国家大事。
1714年德意志汉诺威选侯乔治一世继承英国王位,他不懂英语,不熟悉英国的国家事务,因此不再参加内阁会议。
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尔出任首席财政大臣并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1742年首相罗伯特·沃波尔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被迫率内阁全体辞职。此后,“内阁失去下院多数信任必须辞职”成为一种不成文的制度。
1784年首相小威廉·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阐述明朝内阁制与清朝军机处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18世纪英国内阁制出现的变化。
22-23高二上·湖北黄冈·期中
知识点: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初,凡军国大政,皆交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议政王大臣会议亦称“国议”权力很大,“诸王大臣会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其成员概由满族黄族组成,汉人不得参与。这种满族贵族专制的形式,不仅和皇帝独揽大权相抵触,而且也不利于清朝进一步争取各族特别是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

雍正即位后,对诸王的权势做了进一步的限制,又于1729年(雍正七年)设立军机房,并于1732年正式改称军机处。参加军机处的军机大臣,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被选入军机处者都是皇帝的亲信。完全听命于皇帝。……皇帝通过军机处,集大权于一身,不仅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无权预决军国大政,即军机大臣也是“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到了汉诺威王朝时,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以外国人的身份入主英国,对英国的情况不甚了解,无法对许多政治问题发表中肯的意见,而且他们不懂英语……久而久之,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就成了惯例,内阁只需要在会后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而国王在1714年以后,从来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尔波尔长期(1721-1742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尔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事实上,沃尔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カ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各发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成祖在位时,大学士职官的设立,填补了皇帝和帝国官僚体制之间的空白,大学士开始在政策问题上备皇帝顾问,这些措施都没有背离明太祖建国的任何基本制度上的设想;相反地倒是弥补了现存制度的缺陷,它们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制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他们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内阁似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气象。
——摘自(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吏》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后来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宣告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重要的宪法上的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的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1784年,内阁首相小威廉·庇特试图通过改革内阁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的个人专制,起先未得到下议院赞同,庇特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们的支持,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自此之后,在英国又开创了一个先例:倘若内阁在下议院失去多数议员的信任,它可以解散它,重新选举,如果新议员们对这一内阁表示信任,就可以继续执政,否则就应辞职,而让下议院的多数派去组阁。
——摘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内阁制建立的主要政治影响。比较明朝内阁与前代中书省的权力区别。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光荣革命后近百年英国君主立宪政体演变的主要阶段特征和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内阁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主要异同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成祖在位时,大学士职官的设立,填补了皇帝和帝国官僚体制之间的空白,大学士开始在政策问题上备皇帝顾问,这些措施都没有背离明太祖建国的任何基本制度上的设想;相反的倒是弥补了现存制度的缺陷,它们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制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他们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内阁似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气象。

——摘自(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后来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宣告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重要的宪法上的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的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1784年,内阁首相小威廉庇特试图通过改革内阁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的个人专制,起先未得到下议院赞同,庇特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们的支持,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自此之后,在英国又开创了一个先例:倘若内阁在下议院失去多数议员的信任,它(内阁)可以解散它(议会),重新选举,如果新议员们对这一内阁表示信任,就可以继续执政,否则就应辞职,而让下议院的多数派去组阁。

——摘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内阁制建立的主要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光荣革命后近百年英国君主立宪政体演变的主要阶段特征和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内阁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主要不同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