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5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逐步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了一套政企不分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随着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失败,这套财政税收制度的弊端逐渐凸显。为此,国家在这之后到1979年间先后进行了多次财政税收改革,这些改革使“不同企业和部门之间利税的财政负担的差异很大,造成它们之间苦乐不均,不能平等参与竞争”。80年代的财政税收改革措施实质上是“向地方政府”放权让利的分级财政制度,且这些改革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与整个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税收体系,反而使得财政税收制度的内部矛盾不断加剧,预算内规范收入逐渐萎缩,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日益严重”。

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要“在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范围的前提下实行分税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要逐步实行税制分流和分税制”。同年中央选择天津等九个地区进行分税制试点。1993年分税制改革被写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1994年1月1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正式实行。其主要内容有:将过去对国营、集体和私营企业分别征收的多种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大幅度调整特别目的税和地方税,税种由原来的37个减少到25个,按照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在分税制实施的最初10年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2%,其中中央收入增长17.0%,地方收入增长17.4%。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分税制改革的理解。
22-23高二上·山东烟台·期中
知识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西方的分税制财政体制逐渐被认识和接受。民国初年,财政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但各省处于独立状态,实行封建社会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已不可能,而分税制财政体制正与共和体制相适应。1913年11月,财政部把全国的税种正式划分为国家税和地方税,“择其收入较丰者划归国家税项下”,地方税项细碎繁琐,无统一名目、制度和税率。1914年6月分税制取消。

——摘编自赵云旗《中国近代史上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尝试》

材料二   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要“在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范围的前提下实行分税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要逐步实行税制分流和分税制”。同年中央选择天津等九个地区进行分税制试点。1993年分税制改革被写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1994年1月1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正式实行。其主要内容有:将过去对国营、集体和私营企业分别征收的多种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大幅度调整特别目的税和地方税,税种由原来的37个减少到25个,按照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在分税制实施的最初10年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2%,其中中央收入增长17.0%,地方收入增长17.4%。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分税制实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分税制改革的特点。结合两次改革的不同结果,谈谈你的认识。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80年以来实行的地方财政包干制,一方面增大了留归地方的收入,另一方面却使中央财政受到了极大的削弱。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政府面临财政危机,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分税制改革在中国拉开了序幕。分税制改革从提出到最后出台,历经八载。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简要地提到,要“在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范围的前提下实行分税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要逐步实行税利分流和分税制”。同年中央选择天津等九个地区进行分税制试点。1993年分税制改革被写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1994年1月1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正式实行。分税制改革的原则和主要内容是: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在分税制实施的最初10年间,也即1994年-2003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2%,其中中央收入增长17.0%6,地方收入增长174%,2003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4.6%,比1993年提高了32.4个百分点。

摘编自赵云旗《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分税制改革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分税制改革的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