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思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扩张出谋划策,“选拔彻底有效的人员班子充实政府职务”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改革呼声越来越高。19世纪以后,英国出版了大量著作和刊物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1870年以前,这类文献至少有120种以上。

——据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整理

材料二   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相继发布了两个枢密院令,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建立。1855年的枢密院令规定,任命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测验被推荐到王国政府文官低级职位上的年轻人的资格条件”,“审查这些候选人的年龄、身体、品德是否合格。对考试审查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分配到用人部门"。1870年的枢密院令规定"一切文官职务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委员们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委员们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必须具备的合格条件”。1876年,将第二级别的文官细分成成年级和学童级,成年级按普通商业教育所要求的科目,通过竞争考试从十七至二十岁的候选人中征募;1890年,将第一级划分为三级,均按大学毕业考试类似的科目通过竞争性考试从二十至二十四岁的人中征募。文官制度改革后,社会效果很快显露,舆论界认为:"消除了所有的奔波,总的说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能力、很有声誉的班子。同时,一个全新的节约和勤奋精神得到贯彻。”

——据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等整理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考试院作为主管考试的最高机关,掌握着国家机关人员的考试和铨叙。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考试法》《典试法》《监视法》等法律法规。这一时期的文官考试,赋予女性参加考试的权力。在考试的内容科目上,以1931年第一届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考试的部分试题为例,此次高等文官考试共分为国文、民法、刑法、国际公法、行政法、中国近代政治史、经济学、财政学等八个科目,除国文外,其他科目均属于现代科学知识范畴。据统计,19311948年,普通考试录取6738人;高等考试录取4344人;特种考试录取155220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之间存在重重矛盾,往往将中央所派遣的官员看成是蒋介石集团的人事渗透而拒绝实施文官制度。

——摘编自陶继波、马卉《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兼论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确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2-23高二上·黑龙江鸡西·期中
知识点: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以后,英国出版了大量的著作和刊物来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据统计,1870 年以前,记载中国科举制的西方文献至少有 120 种以上。19 世纪中叶以后,英、法、美等国已出现了建立平等择优的文官制度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而中国的科举制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1888 年 9 月,英国著名的权威刊物《威斯敏斯特评论》刊载的一篇题为《中国:新的起点》的文章开头指出:“如果说中国政体中还有什么特别之处会受到欧洲人无条件的赞美的话,那么便是科举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扩张出谋划策,选拔有效的人员班子来充实政府的职务,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摘编自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

材料二   1855 年和 1870 年英国政府相继发布了两个枢密院令,英国近代的文官制度最终建立。1855 年的枢密院令规定,任命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测验被推荐到王国政府文官低级职位上的年轻人的资格条件”,“审查这些候选人的年龄、身体、品德是否合格,对考试审查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分配到用人部门。”

1870 年的枢密院令规定“一切文官职务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委员们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委员们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必须具备的合格条件”。

1876 年,英国政府又以枢密令的形式作出规定,将第二级别的文官细分为成年级和学童级,成年级按普通商业教育所要求的科目,通过竞争性考试从十七至二十岁的候选人中征募;1890 年,又将第一级划分为三级,按大学毕业考试类似的科目通过竞争性考试从二十至二十四岁的人中征募。

文官制度改革后,其社会效果很快显露,舆论界认为:“总的说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能力、很有声誉的班子。同时,全新的节约和勤奋精神得到贯彻。”

——摘编自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确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官考试制度对英国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以后,英国出版了大量的著作和刊物来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据统计,1870年以前,记载中国科举制的西方文献至少有120种以上。19世纪中叶以后,英、法、美等国已出现了建立平等择优的文官制度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而中国的科举制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的扩张出谋划策,选拔彻底有效的人员班子来充实政府的职务,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摘编自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

材料二:1870年的枢密院令规定“一切文官职务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委员们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委员们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必须具备的合格条件”。1876年,英国政府又以枢密院令的形式作出规定,将第二级别的文官细分为成年级和学童级,成年级按普通商业教育所要求的科目,通过竞争性考试从十七至二十岁的候选人中征募;1890年,又将第一级划分为三级,均按大学毕业考试类似的科目通过竞争性考试从二十至二十四岁的人中征募。文官制度改革后,其社会效果很快显露,舆论界认为:“总的说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能力、很有声誉的班子。同时,全新的节约和勤奋精神得到贯彻。”

——摘编自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确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文官制度是古今中外重要的用人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相继发布了两个枢密院令,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建立。1855年的枢密院令规定,任命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测验被推荐到王国政府文官低级职位上的年轻人的资格条件”,“审查这些候选人的年龄、身体、品德是否合格。对考试审查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分配到用人部门"。1870年的枢密院令规定"一切文官职务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委员们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委员们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必须具备的合格条件”。1876年,将第二级别的文官细分成成年级和学童级,成年级按普通商业教育所要求的科目,通过竞争考试从十七至二十岁的候选人中征募;1890年,将第一级划分为三级,均按大学毕业考试类似的科目通过竞争性考试从二十至二十四岁的人中征募。文官制度改革后,社会效果很快显露,舆论界认为:"消除了所有的奔波,总的说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能力、很有声誉的班子。同时,一个全新的节约和勤奋精神得到贯彻。”

——据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