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6
用考试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作出的最佳选择。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至于开元、天宝之中……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

——摘引自[唐]杜佑《通典·选举典》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不列颠傲然成为“世界工厂”。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从当时最有影响的功利主义观点出发,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两党制度形成后,某党一旦掌权,极力安排本党骨干分子,占据要害职位,编织关系网络,而另一政党上台后如法炮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政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成为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备加关注的问题。恰巧,19世纪前期印度殖民政府和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先后进行改革,它们的一些有效措施,如实行公开竞争考试选拔人才、奖优汰劣等,为全面实行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一场多国战争成了文官制改革的催化剂。

——摘自阁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从孙中山的政治构想,到北洋政府的肇建,再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推行,近代文官制度(公务员制度)绵延三十余年,仅就纸面上的法规而言,是逐渐向西方现代文官制度靠拢,围绕着这套制度而制定的种种法规和组织系统基本合理。

——秦昊扬主编《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 1912-1949》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隋唐时期“以进士为士林华选”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唐朝官员考核的标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结合所学,指出奠定英国文官制度基础的文件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时期官员选拔制度落实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举措。
22-23高二上·浙江嘉兴·阶段练习
知识点: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隋唐科举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官员的选拔体现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作用。结合所学,从选官的标准和方式两个角度说明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   1906年,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创刊纪念会上,首次公开提出“五权分立”的思想……所谓“五权分立”是指在统一的“治权”之下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弹劾五权分治。他在不同场合曾对弹劾权和考试权进行过论述。 1916年7月20日,孙中山先生在发表演说时指出:“立法、司法、行政固可弗论,其他二权,各国之所无者,我国昔已有之。其一为御史弹劾,即皇帝亦莫能干涉之者;其二为考试,即尽人之所崇拜者也。此弹劾权及考试权实我国之优点,吾人采取外国良法,对于本国优点亦殊不可抛弃。

——《孙中山全集》(第三卷)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孙中山关于选拔官员的主张,并概述其积极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不列颠傲然成为“世界工厂”。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从当时最有影响的功利主义观点出发,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两党制度形成后,某党一旦掌权,极力安排本党骨干分子,占据要害职位,编织关系网络,而另一政党上台后如法炮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政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成为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备加关注的问题。恰巧,19世纪前期印度殖民政府和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先后进行改革,如实行公开竞争考试选拔人才、奖优汰劣等,为全面实行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一场多国战争成了文官制改革的催化剂。

——摘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共同特点。
用考试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作出的最佳选择。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府设有专门机构以代表国家制定考试标准,确保只关注参考者知识和能力的强弱,而无权力、地位、资历及人际关系的优劣的影响。在开考之前把考试程序和录用条件向社会公开;考后严格按成绩高低排列名次,择优录取,在考试面前机会均等。

——《英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

材料二   从孙中山的政治构想,到北洋政府的肇建,再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推行,近代文官制度(公务员制度)绵延三十余年,仅就纸面上的法规而言,是逐渐向西方现代文官制度靠拢,围绕着这套制度而制定的种种法规和组织系统基本合理。

——秦昊扬主编《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1912-1949

材料三   修订《公务员法》是全面深化改革,同步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修订《公务员法》,将公务员制度改革经验成果上升为法律,予以巩固定型,形成一整套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人事干部管理机制。对于继续推进公务员体制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依法执政水平、确保我国公务员体制改革始终处于法治轨道上具有重要和长远意义。

——薛立强《当代公务员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请举一例说明其他西方国家学习英国文官制度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时期官员选拔制度落实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并分析修订《公务员法》的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