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4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马基亚维利(1469-1527)或许是所有西方政治理论家中最为著名也最常被误解的一个。他生活的时代社会观念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从人的角度来看待社会,认为人生来自私、目光短浅、善变并且容易上当受骗。为此他十分重视法律的作用,认为人只有在法律的约束下,才能变得坚定、精明、文雅。而法律离开权力则一无所用,这样他更强调实力的作用。由于人是贪婪的,法律有时也无能为力,因此法律必须以武力为后盾。只有掌握良好的军队,国家才会有良好的法律。他也认为建立君主专制的政府是建立秩序的不二法门,相信君主只有依靠充分绝对的权力才能遏制权贵的野心和堕落。马基亚维利强调统治的权术,为目的而不择手段,是因为当时在意大利政治分裂、社会动乱的情况下,传统的道德准则已失去作用。

——摘编自《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基亚维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基亚维利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22-23高三上·河南驻马店·阶段练习
知识点:其他人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尼可罗·马基亚维利(1469—1527),是意大利的学者,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外交官。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被称为近代政治学之父,是政治哲学大师。
马基雅维利最知名的著作是《君主论》,在《君主论》中,他主张:一、军队和法律是权力的基础。在和平时期军队起到维护社会治安,象征国家的军事力量的作用;在战争时期,军队就成为了君主抵抗外来侵略,保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二、君主应当大权独揽,注重实力,精通军事。三、君主不应受任何道德准则的束缚,只需考虑效果是否有利,不必考虑手段是否有害,既可外示仁慈、内怀奸诈,亦可效法狐狸与狮子,诡诈残忍均可兼施。四、君主可以和贵族为敌,但不能与人民为敌。五、君主应当不图虚名,注重实际。残酷与仁慈、吝啬与慷慨,都要从实际出发,明智之君宁蒙吝啬之讥而不求慷慨之誉。六、“国家”摆脱神权,反对君权神授观念,国家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创立的,强力才是国家和法律的基础……对于宗教,他认为古罗马的宗教要比基督教更为可取,批判当时的基督教侵蚀了一个自由和生气勃勃的公民生活所需要的品质……他所主张的政治权术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靳源《马基雅维利战争观的时代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对欧洲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阳明(1472—1529)提出“心外无物”的命题,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离开人的意识活动,便不存在客观事物。他又提出“心外无理”的命题,认为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人心之中。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性中的天理,是一种天赋的道德。“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王阳明强调“致知必在于格物”,“致知”是要求“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物”是要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

——摘编自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等

材料二   1517年,路德(1483—1546)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维腾堡教堂门口,反对罗马教皇在德国发行赎罪券。路德认为,对上帝的信仰是教徒得到拯救的唯一条件,只有内心真正信仰上帝,才能有真正善良的行为。路德指出,只有《圣经》才是信仰的唯一权威,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可以用《圣经》里的话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教皇的教义。路德宣称,国王有权管理和处置教会财产,日耳曼的金钱不能送给罗马教会。他提出每个国家都有权建立自己的教会,罗马教廷不得干涉。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阳明和路德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阳明和路德思想主张产生的相同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