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79
赋税制度是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它是维护封建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经济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的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也就是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秦亡后,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材料二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开启了中国税制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在两税以前的近千年里,中国的人口高峰从西汉时的6000万上升到了盛唐时的约7400万,增加了不到1/4。而在两税以后的近千年里,中国古代的人口由北宋的1亿多上升到了晚清时的4亿多,增长了3倍。

——都建春、冯涛《税制变革、人口增长及其对中国历史演进的长期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汉采取“与民休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唐代征税主要标准的变化,并概括两税法的意义。
22-23高一上·浙江·期中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赋税制度(汉-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数千年来,农民为封建国家纳粮当差,承担义务,受尽剥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的赋役,大致包括三部分:田赋、人头税和徭役。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也就是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秦亡后,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秦朝男子17岁起役,后来汉昭帝改为23岁起役。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材料二   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汉代人头税的名称;又因徭役扰民严重,唐宋为此所采取的新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和影响。面对沉重的赋税,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时期最终做出了怎样的伟大举措?
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结合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太和九年,正式确立均田制,与此相适应的赋税制度是租调制,唐初的租庸调制与之前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庸的制度化,这在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整理自李羡於《论均田制的兴衰及其与租庸调制的关系》

材料二   唐德宗接受了杨炎的建议,便在建中元年公布了这一新税法,明令“丁租庸调,并入两税”,结束了以前赋税制度繁杂混乱的状态。自均田制崩溃以后,土地买卖更加公开而频繁,田庄经济日益发展起来了,新的税制使大土地所有者分担起一部分赋税,商人也要在所经商的郡县纳税。在实行的当年,唐王朝实际控制的纳税户由一百二十三万增加到三百多万户,全年征收的税钱由一千二百多万贯增至三千多万贯。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整理自王仲荦《中国断代史系列隋唐五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正式确立均田制”发端于中国古代史上哪一重大改革?并简析“庸”的含义及作用。
(2)写出材料二中“新税法”的名称,并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新税法颁布的积极作用。综合本题所有信息,指出从北魏到唐德宗年间征税主要标准发生的变化以及人身依附关系呈现的态势。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