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7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四、法国人可在内地游历,可在通商口岸任意租地盖房,设立教堂、医院、学校、坟地、仓库等,中国地方官对破坏法人的中国人应予严惩。

       ——《天津条约》

材料二   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文化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又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具有两重性。从这一方面来说,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又是传播西方科学文化,酝酿和促进近代中国新闻、出版、教育等项事业以及资产阶级先进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之一,具有推动中国近代化运动和促进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不自觉的工具的历史作用。

     ——曹立前《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文化活动及其影响》

材料三   关于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影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1949—1978年,学术界关于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影响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初级阶段,认识比较片面……1978—2000年,认识更为深刻,观点更为全面……2000年以来,研究已更加深入细致,研究点逐渐转向细微,已涉及到不平等条约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

——摘编自龚雅丽《60年来关于不平等条约影响的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对华文化侵略的手段和破坏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具有“促进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不自觉的工具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2-23高三上·江苏无锡·期中
知识点: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近代化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合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材料四“文革”结束后,辛亥革命史研究重新步入正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如下的一些认识。在政治史方面,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在思想文化史方面,辛亥革命则是一场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经济史方面,辛亥革命有利于工业化的进程;在社会史方面,辛亥革命造成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剧变,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进步;革命史方面,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在民族史方面,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史方面,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帝制,推动了近代化进程,……在世界史方面,“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摘编自《走出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困境》

材料三英国路透社2012年8月23日电,卡梅伦自2010年成为英国第53任首相以来,2011年8月以强硬手段平息了伦敦暴乱,随后同美国一起出兵推翻了利比亚政权,2012年又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一起对叙利亚发出战争威胁借口叙利亚保存大量生化武器,声称不排除对叙利亚派兵行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三次战争对中国的不同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文革”后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体现了哪些史观。说明影响史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卡梅伦派兵叙利亚,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主化、 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又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抟化的价   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   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堤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   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由于新旧民主革命的交替,由于革命道路的曲折,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不是出 现一次革命高潮、两次革命高潮,确是三次革命高潮……但是近代中国多次出现了政治革命 高潮,却没有出现过产业革命高潮,社会经济的新陈代谢没有跟上政治、思想上的快速步 骤……这就给民主革命胜利后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负荷。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初级阶段,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一种理论,而在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转折中却是一个不可跨越的事实。

——摘编自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经济上的“沉重的负荷”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及取得的成就。
辛亥革命既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罔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郭世佑《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确立一个主题,对材料二中的史料进行解读。
材料三          新中国初建,研究者把辛亥革命定位为“近代三大民主革命高潮之一”。50年代末,研究暂趋沉寂。1961年以后,研究者从不同侧面对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辨证分析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随着“文革”的到来……对辛亥革命因其资产阶级属性而“立足于批”。“文革”结束后,辛亥革命史研究重新步入正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如下的一些认识。在政治史方面,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在思想文化史方面,辛亥革命则是一场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经济史方面,辛亥革命有利于工业化的进程;在社会史方面,辛亥革命造成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剧变,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进步;革命史方面,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在民族史方面,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史方面,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帝制,推动了近代化进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世界史方面,“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摘编自《走出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困境》
(3)根据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可以划分为哪两个阶段?请说明你划分的理由。并据此指出影响史学研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