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1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山东遭受黄河水害,连续数年歉收。武帝颁布诏书,允许饥民流徙就食于江淮间并可以定居。两汉之际,中原兵争激烈,人民纷纷“避乱扬州”。从东汉至西晋初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内迁,居住在今甘肃、陕西、山西以至河北、辽宁等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唐天授二年,徙雍、同、秦等7州数十万户到洛阳,以实京都长安。自开元年间到五代宋初,全国各道、州置县计120个,其中北方20县,南方却达100县之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即荆州,指今湖北、湖南地区)跨南楚之富,扬部(今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初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四

材料三:宋代人均耕地为4.4亩,在南方却不足这个平均数,苏州地区亩产可达四石,但江南其他地方的亩产在二石左右。伴随着宋代人口及人口密度的增加,要求的耕地面积也相应扩大,于是开发梯田、围湖造田、围海造田相继加速。“烧畲山于山岗”、“教民焚燎而种”,但山林破坏后,雨则山洪暴发,旱则无水灌溉。……入宋以后,江南每岁漕运额由三四百万石增至六百万石,以致江南谷贵民贫。

——摘编自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至两宋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史记》与《宋书》对江南地区发展状况描述的不同之处。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南地区的开发。
22-23高一上·新疆乌鲁木齐·期中
知识点: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宋元)北民南下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山东遭受黄河水害,连续数年歉收。武帝颁布诏书,允许饥民流徙就食于江淮间并可以定居。两汉之际,中原兵争激烈,人民纷纷“避乱扬州”。从东汉至西晋初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内迁,居住在今甘肃、陕西、山西以至河北、辽宁等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唐天授二年,徙雍、同、秦等7州数十万户到洛阳,以实京都长安。自开元年间到五代宋初,全国各道、州置县计120个,其中北方20县,南方却达100县之多。南宋时,“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有的“住蕃虽十年不归”。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西汉大规模人口迁徙’’部分史料整理

年代迁徙情况史料出处
高帝九年
(公元前198年)
迁楚国和齐国贵族昭、屈、景、怀、田10余万人于关中,并迁官吏2000石、巨富者和豪杰于长安周围的皇帝陵,此后成为定制。《汉书·高帝纪下》
《汉书·刘敬传》
《汉书·地理志下》
景帝五年
(公元前152年)
募民迁阳陵。《汉书·景帝传》
武帝元朔二年
(公元前127年)
迁郡国豪杰及家资在300万以上者于茂陵。《汉书·武帝纪》
武帝太始元年
(公元前96年)
迁郡国吏民豪杰于茂陵等地。
注:阳陵、茂陵位于长安周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至两宋人口迁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初至汉武帝时期大规模人口迁徙的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山东遭受黄河水害,连续数年歉收。武帝颁布诏书,允许饥民流徙就食于江淮间并可以定居。两汉之际,中原兵争激烈,人民纷纷“避乱扬州”。从东汉至西晋初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内迁,居住在今甘肃、陕西、山西以至河北、辽宁等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唐天授二年,徙雍、同、秦等7州数十万户到洛阳,以实京都长安。自开元年间到五代宋初,全国各道、州置县计120个,其中北方20县,南方却达100县之多。南宋时,“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有的“住蕃虽十年不归”。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清初,各种摊派、私征、预征、加征迭兴,“数省皆困”“十室九空”。康熙年间,颁布《招民填川诏》,社会经济复苏,“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乾隆初年“大市大镇,商旅辏集,行业专家,祖孙居处,大者千计,小者百十数。”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参赞大臣绰克托在描述乌鲁木齐的情景时说:“民人等移居以来,伐木采煤,养育鸡豚,竟成村落,与内地无异。”

——摘编自陈锋《清代的移民与社会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至两宋区域人口迁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