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3 组卷131
中国公益性的仓储制度对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一周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开皇五年,隋朝中央政府采纳度支尚书长孙平的建议:“令诸州百姓及军人,劝课当社,共立义仓。收获之日,随其所得,双课出职权重,于当社造仓窖贮之。”长孙平在隋文帝的支持下,采取强有力措施,将民间自发兴起的义仓推广至全国。开皇十五年,隋文帝下令在西北地区实行义仓管理与储备粮源方面的变革试点:将这里的义仓由当社民间自己管理改为由州或县管理,将义仓粮食由劝募形式变成变成按户等定额。

——摘编自魏明孔《从义仓设置看隋代制度创新》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入侵和社会动乱的影响下,广东常平仓、社仓制度彻底瓦解。咸丰至光绪年间,广东省义仓发展达到空前的规模。以下为部分广东义仓统计:

仓名倡办者仓谷或经费来源管理和经营方式作用
(咸丰五年)香山县北山乡敦古堂义仓里人捐赀置田收租,倡办人自行经理。
(咸丰七年)顺德县龙氏敦厚堂义仓宗族拨银购谷,后拨尝田收租收藏租谷,后置产收租族内平粜
(同治六、七年)归善县新义仓知府劝令药商按月捐缴银两,以团练局之洋药,零捐团费,买谷藏仓。买谷7000余石,士绅管理。洋药零捐,发当生息,秋后买谷。平粜、发赈
(光绪二十四年)顺德县东马宁义仓田乡绅集会承筑桑基岁入租银1000余两赈饥、平粜
(光绪二十五)省城豫丰仓商人捐银48万余两督粮道经营正绅帮办

——摘编自陈春声《论清末广东义仓的兴起——清代广东粮食仓储研究之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义仓由民间自发转为政府官办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广东义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22-23高三上·广东江门·阶段练习
知识点: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社会救济。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预防荒年,还鼓励民间自置公共粮仓“义仓”,令各州百姓在收获时按贫富分三等出粮,于当地造仓积蓄。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宋朝以来,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事业的重点是救济贫困,组织形态以教会和慈善组织自发为主。18世纪20年代以后,教区相继建立济贫院,“济贫院体制”逐渐发展。到18世纪70年代,全国约有2000所这样的济贫院。19世纪30年代起,议会先后通过修订《济贫法》(1834年),颁布《公共卫生法》(1848年)《初等教育法》(1870年)等,要求政府承担更多扶助贫困和提供基础教育的责任,并增设济贫部(1847年)地方事务部(1871年)教育部(1899年)等政府机构,搭建起管理社会事业的基础框架。

——摘编自王薇《英国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历程、特点及启示》

材料三乡、里是中国古代国家政权的基层社会组织,是国家加强地方控制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周代宗族里社的政治、经济功能较之夏商邑聚得到初步的发展,随着国家机器的强化,其基层行政组织的性质日益明显。春秋时期,各国在自己的辖区内都建立了地域性的行政系统,并把乡、里作为国家政权的基层组织。这个时期,由于中央集权的确立和郡县制的实行,国家通过行政管理、连坐制度、宗教控制、人口控制加强了对乡、里的统治。战国时期,乡、里作为地方基层组织的职能已经基本形成,具有了组织生产、征派徭役、维持治安、乡里选举、防灾防疫、婚丧祭祖等一系列社会职能。乡里制度对以后行政制度系统的完备和完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接促进了郡县的出现和发展,成为推进秦统一后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顾旭娥《战国时代乡里制度的渊源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以前和宋朝以后社会救济的不同,并说明古代社会救济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社会治理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乡村治理的特点及其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