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6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分别提取材料一中两幅图的信息,并从唯物史观角度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   唐代租庸调制,务使大家有田地,自可向国家完粮;抽出余暇,为国家义务服役;农业社会里的家庭工业,最重要的是织丝织麻,国家征收他一部分的赢余,也不为病。租庸调制项目分明,有田始有租,有身始有庸,有家始有调。此制的最高用意,在为民制产,在使有身者同时必有田有家,于是对政府征收此轻微的税额,将会觉得易于负担,不感痛苦。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租”“调”的内容,并评价“以庸代役”。

材料三   唐初赋敛之法日租庸调....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做两税法。

——《资治通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中期赋税制度变化的原因。
22-23高一上·甘肃甘南·期中
知识点:赋税制度(汉-唐)春秋战国的农业、水利、工商业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活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