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07
有同学研究清代人口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相关时间点的人口统计数量

年份人口数量(万人)备注
康熙二十年左右(1681年)900010000推测值
乾隆六年(1741年)143411559废止人丁编审,进行人口统计
乾隆七年(1742年)159801551
乾隆八年(1743年)164454416
乾隆九年(1744年)166808604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201013344
乾隆四十年(1775年)264561355乾隆下旨严统人口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268238182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270863760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242965618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275042916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277554431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279816070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301487114

——据《清实录》

材料二   以试以一家计之:高、曾之时,有屋十间,有田一顷,身一人,娶妇后不过二人。以二人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宽然有余矣。以一人生三计之,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各娶妇即有八人,八人即不能无佣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以十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吾知其居仅仅足,食亦仅仅足也。子又生孙,孙又娶妇,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然已不下二十余人。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

——摘自【清】洪亮吉《治平篇》

材料三   胡公文伯为苏藩,禁开戏馆,怨声载道。金闾商贾云集,晏会无时,戏馆酒馆凡数十处,每日演剧养活小民不下数万人,此原非犯法事,禁之何益于治。

——摘自【清】钱泳笔记小说《履园丛话》


(1)分别概述每则材料关于人口问题的信息,说明其对研究清代人口问题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代人口增长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看待小说等文艺作品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22-23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知识点: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小说与戏曲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试以一家计之:高、曾之时,有屋十间,有田一顷,身一人,娶妇后不过二人。以二人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宽然有余矣。以一人生三计之,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各娶妇即有八人,八人即不能无佣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以十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吾知其居仅仅足,食亦仅仅足也。子又生孙,孙又娶妇,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然已不下二十余人。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鏖(泛指居民)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又况有兼并之家,一人据百人之屋,一户占百户之田,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而死者之比比乎?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曰:君、相有法乎?曰: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禁其浮靡,抑其兼并,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如是而已,是以君、相调剂之法也。

——摘自【清】洪亮吉《意言·治平篇》


围绕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就“人口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期人口与耕地面积统计表   

清代皇帝纪年年份人口(亿)耕地(亿亩)人均耕地(亩)
世祖顺治七年16501.001.506.004.006.00
高宗乾隆十五年17502.002.509.003.604.500
宣宗道光三十年18504.1012.102.95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而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治平之久,君、相亦不能使人不生”,“一人之居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摘编自【清】洪亮吉《卷施阁文甲集》卷一《意言·治平篇》

材料二   16511751年的一个世纪里,英国人口从522万增加到577万。18世纪40年代以后,英国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17411751年人口增长率约为3.5%,17511761年人口增长速度为7%,之后一直保持这一增长速度。17801790年,英国人口增长速度为11%。19世纪20年代人口增长速度达到16%的高峰。特别是从18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这一阶段,英国人口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呈突飞猛进之势,尤其是18111821年,英国人口增加了18%。这种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长速度被称为英国的“人口革命”。

——摘编自傅新球《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增长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   


中国70年(19492017)出生率、死亡率及增长率变化

——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杏数据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前期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初英国“人口革命”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并综合材料说明影响人口增减的根本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人未有不乐为治平既久之民者也。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试以一家计之:高、曾之时,有屋十间,有田一顷,身一人,娶妇后不过二人。以二人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宽然有余矣。……子又生孙,孙又娶妇,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然已不下二十余人。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又自此而曾焉,自此而玄焉,视高、曾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又况有兼并之家,一人据百人之屋,一户占百户之田,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曰:君、相有法乎?曰: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灭之。禁其浮靡,抑其兼并,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如是而已,是亦君、相调剂之法也。

——摘编自[清]洪亮吉《意言·治平篇》

(1)根据材料,概括洪亮吉思考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洪亮吉的人口理论比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早了将近五到十年,开创了中国人口论的先河,并具有突破性的缔造,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