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方史学的源头在古希腊,它的创立与古希腊修昔底德等史学家的出现是分不开的。修昔底德(约前460年—前395年)出生于富贵之家,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初期出任将军之职,后被革职流放。被流放后,他全力以赴,广泛搜集各方面的材料,并随着战事发展而详考战争历程。战后,他获释回到雅典,专心著述,最终撰成名垂千古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这种以年代为主线的历史叙事体的编撰体例,以及注重军事和政治的撰史传统,对后世欧美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是一位相当严谨的历史学家,在运用史料方面,它能以批判分析的态度加以取舍。他将希腊哲学家们的逻辑方法应用于历史研究之中,还力图探讨事件的因果关系,避免以神意来说明历史,并能够注意到经济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这在当时已是难得的了。同时,修昔底德还是一位客观主义的史学家。他虽是地道的雅典人,但是著史时却力图避免掺杂个人的感情。他的这一治史原则对后世史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世界文化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昔底德在西方史学发展上作出的贡献。
22-23高三上·山西长治·阶段练习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以其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而在西方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其严格、标准的证据收集工作,客观的分析因果关系,被称为历史科学之父。他生活的时代正值雅典的极盛时期,也是古希腊文化的全盛时期。希罗多德等人的历史著作,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代表的实验的”“科学精神,都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的20年间,他始终关注着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进展情况,随时记下具体过程。据说他经常到各地战场去进行实地考察,甚至还去过伯罗奔尼撒同盟军队的阵地和西西里岛。修昔底德不仅力求真实地记载历史,而且力图站在哲学的高度上去理解和概括历史、并把这种概括之后的历史事实传达给后人。他用简练的文笔、精确的词句,通过冷峻、朴实的具体叙述,抒发了自己那种悲天悯人的真切情感,使得整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充满着浓厚的悲剧气氛。他是想通过这种悲剧效果来强化著作内容在读者头脑中的印象,从而加强对后世的垂训作用。在写作的过程中,修昔底德还大量借鉴了诡辩派哲学家的演说和修辞手法,以致于整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约有1/4的篇幅是演说辞。

——摘编自《世界上下五千年》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修昔底德成为优秀历史学家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修昔底德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的价值。
古代的著作对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世界具有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最早在苏美尔人中口耳相传,此后经过不断的加工改编,终于在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其创作日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世纪左右。这是一部关于统治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鸟鲁克城邦领主吉尔御美什的赞歌,虽然这是一部残缺了近1/3的作品,但从余下的2003行诗中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苏美尔人对他们伟大英雄的崇拜赞美之情。

——摘编自李晶《く吉尔伽美什史诗〉译释》

材料二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全书按编年体记事,共8卷。作为战争的亲历者,修昔底德详细地记录了伯罗尼撒战争,并分析了这场战争的原因和背景。全书严格按时间顺序展开,各卷之间保持着必然的联系。第一卷开头有一个序言,阐明作者的写作动机、方法,勾勒了战前希腊历史的轮廓,追溯了雅典人与拉栖代梦人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第八卷叙述战争最后阶段。按修昔底德自己的计划,他的历史著作将一直写道公元前404年雅典长城被拆毁和比雷埃夫斯港被占领为止。但是他的著作只写道公元前411年冬天,就突然中断了,最后一句话也是不完整的。

——摘编自徐松岩《伯罗奔战争史》导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吉尔伽美什》的史学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吉尔伽美什》与《伯罗奔尼撤战争史》有何不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司马迁(公元前135—公元前86年),从小好天文历算和黄老之学。10岁起学习古文,20岁开始游历天下。太元初年(公元前104年),他开始撰写《史记》。《史记》有十二本纪、十表、七十列传等,共计130卷。它既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变化,又记录了自然界的变化。人类社会各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宗教、民风,构成社会的各个阶层,如帝王、将相、学者,游侠、卜者以至农工、商贾,都有较全面的反映。《史记》肯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司马迁继承和发展了春秋战国以来人们关于自然界的认识成果,用他的话说,就是“究天人之际”。他试图通过研究自古以来天人相互感应的规则,深观时变,为现实生活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史记》成为后代正史之楷模。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伟大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历史》一书的作者,西方史学的奠基人。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勤奋好学。特别喜爱史诗。大约从30岁开始了一次范围广泛的旅游,曾遍游埃及、叙利亚、两河流域、黑海北岸以及波斯等地,寻访各地历史遗迹、考察风俗民情,肯定了亚非人民的文明成就,同时还收集到大量关于希波战争的资料。希罗多德在估量史料和处理史料时,他充分表现出了“求真存疑”的批判精神;希罗多德在史学上创立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历史编纂方法。其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记事系统连贯,叙述生动有趣,把历史真实性与描写艺术性结合起来,为后世的历史叙述体奠定了基础,至今仍被西方奉为正宗,成为编纂历史的通用体裁。

——摘编自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一分册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司马迁、希罗多德史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史学编撰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司马迁、希罗多德二人史学的共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史家治史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