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0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用西式民主与人权思想改造中国传统监察制度,首创“监察权”。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遵循“总理遗教”,设监察院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1931年,于右任宣誓就任监察院院长,有舆论指出,“然际此贪污风炽,廉耻丧尽……实为几千百万人民日夜之所企求也。”从统计数据看,监察重心为文官,但对武官的监察以将官、校官为侧重,如1938年,弹劾第四战区副司令余汉谋“放弃职守、贻误戎机”,1944年,弹劾第一战区司令官蒋鼎文“废弛防务”等。监察院在端正政风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党治”之下的派系纷争,监察规范的模糊不清与“法外生法”,监察制度的刚性缺失等诸多因素掣肘监察权的行使,以致其效能不佳,远未达到其预期,有失民众之厚望。

——摘编自张伟《民国监察权运行实效考察(1931-1949)》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设立监察机关,广泛吸引群众监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在各级政府内广泛聘请人民监察通讯员,调查各类违法失职情况、征集群众意见等向监委作通讯报告。由于当时监察机关职责范围较为宽泛,缺少制度保障,其监督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1982年宪法颁布后,我国开始着手恢复监察机关,监察机关被定位为“专司监察职能”的机构。2010年修订后的《行政监察法》明确,“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执法、廉政、效能情况进行监察。”2016年以来,国家监察体制进一步改革,将行政监察机关从政府序列中剥离出来,明确国家监察机关的权力来源于国家最高权力,明确了监察机关监督、调查、处置三项权力,同时围绕三项权力赋予监察机关谈话、留置等十二项权力。

——摘编自刘晓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演进趋势及改革目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推进监察工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监察机关的变化。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对当前我国监察制度建设的启示。
22-23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知识点: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宪法》皆赋予国会广泛的对政府、官吏的监察权。平政院、肃政厅、审计院、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是专门行使监察权的监察机构。肃政厅、国会享有弹劾权,他们提出的弹劾要大总统核批,大总统享有一票否决权。根据孙中山先生所创建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和1925年《国民政府组织大纲》中“设置监察部”的规定,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监察院为国民政府最高监察机关”。1932年,国民政府通过《监察委员保障法》,保障委员的监察权力。监察委员的监察对象上至总统下至地方小吏,凡违反国家法令、贪赃枉法,损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均可弹劾。1937年,国民政府在各省设监察区,派遣监察使。监察使不但行使弹劾权,且负责各区内公务员的行动,人民疾苦和冤情,区内公署之设备等事项。

——摘编自张爱华王占华《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实践初探》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设立监察机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加强政权建设,广泛吸引群众监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事业。1951年政务院公布的《各级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设置监察通讯员试行通则》规定,在各级政府内广泛聘请人民监察通讯员,以“密切联系人民,加强监察工作”,其任务是“调查政府机关、企业部门及其公务人员的违法失职、作风不良、损害国家或人民利益等情况,向监委作通讯报告;征集群众对政府政策、法令、设施的意见,向监委作通讯报告;宣传监察制度的意义及其作用”等。

——摘编自刘晓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演进趋势及改革目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国民政府推进监察工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简要评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主要由两大系统构成,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伴随封建专制主义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在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活动。御史府的建立和地方监察官员的设置,标志着监察制度的建立,但秦朝的监察制度尚处于初创阶段,相当粗糙,监察构及其职能并未专门化。汉武帝元狩五年初置谏大夫,东汉时更名为谏议大夫。谏议为言官,有权驳议御诏中的失误,可面见君王并对许多失法大节提出面谏。魏晋至隋唐时期,监察制度逐渐定型,唐朝官修的《唐律疏议》对监察机构的设置、职掌以及监察官的活动等作了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宋元明清时期,伴随着皇权的加强,封建社会的监察体制发展到完备的程度。

——摘编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到监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工作中。在各级政府内广泛聘请人民监察通讯员调查政府机关、企业部门及其公务人员的违法失职、作风不良等情况。但由于当时监察机关实际职权较小,群众监督工作缺少制度保障,其监督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应对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法乱纪等现象,我国开始着手恢复设立监察机关。1986年监察机关被定位为“专司监察职能”的机构。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之后,进一步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提高监察人员的履职能力。改革开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明确了监察机关监督、调查、处置三项权力,同时围绕三项权力赋予监察机关谈话、留置等十二项权力。

——摘编自刘晓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及实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监察机构的变化和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权统治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一直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体制,地方监察机构和官员直属中央领导。自魏晋起,中央监察机构与行政机关分离,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受其他行政部门的约束和羁绊。监察机关官员的权威是对各级官员进行有效监察的更要条件,因此,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均赋予监察机关和监察官员很高的地位。在行使监察权カ之时,监察机关与监察官员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监察。古代监察官吏选任从德、才、识三方严格要求,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严格的选任制度。中国古代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监察方式和明察、暗察相结合的巡察和巡按制度。

——摘编自唐海歌《承袭与变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材料二   建国初期,政府广泛聘请“人民监察通讯员”,以“密切联系人民,加强监察工作”。不但负责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国营企业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国家政策、国务院的决议命令以及是否存在违反纪律的情况,还要监督这些机关、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合作社对国家资财的收支和核算等情况。监察机关“可以向被检查部门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由于当时监察机关实际职权较小,群众监督工作缺少制度保障,其监督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监察机关在20世纪50年代被撤销。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应对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法失职、违法乱纪、徇私枉法等现象,我国开始着手恢复设立监察机关。1986年以来,监察机关被定位为“专司监察取能”的机构,目的是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提高职能力。监察机关初步具备了检查权、调查权和处置权三项权力。

——摘编自徐海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及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监察机构的变化并简述其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