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8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继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后,中共中央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从历史经验来看,世界上不少国家在经济起飞之后,社会结构也随 之变迁,这时尽管人们的生活水平总体在不断提高,但一些新的矛盾也随之出现,社会稳定 问题十分突出。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也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与其他国家相比,当时中国的 情况还有其特殊性:一是中国经济起飞的速度和规模是空前的,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其 他国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陆续遇到的问题,中国短时间内就遇到了;二是中国是从计划经济 转向市场经济的,在转轨过程中遇到的体制机制问题比一直在市场经济轨道上发展的国家 更复杂;三是中国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条件下发展的,国际、国内因素的联系空前紧密,各国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在这个阶段,中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成也前所 未有。

—摘编自陈坚《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1)根据材料,概括中共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举措,并说明理由。
22-23高二上·山东·阶段练习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重商主义是与工场手工业和资本原始积累相适应的经济学说和政策,这一政策限制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1759年亚当·斯密首次提出“看不见的手”,主张经济自由主义。

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巅峰,也开始走向极限。20世纪前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西方经济大危机之后,英国经济政策“重返”国家干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使英国社会在20世纪前期剧烈动荡后达到新稳定,出现战后20年经济的“黄金时代”。但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面临的危机重重,1979年起,奉行新自由主义的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重点是“重返”自由经济。即“解放市场和压缩大政府”。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   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实际上存在着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即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的“一五”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后的大跃进经济发展模式。“一五”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苏联模式。大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初衷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独立自主的探索一条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触动苏联模式的制度结构。

在大跃进经济发展模式反复实践和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对其调整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也在慢慢地萌芽发展起来。这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它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席卫南:《中苏两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回顾与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经济政策演变的历程及演变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与英国经济政策演变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透出新时代中国经济新信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造……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不但要根据需要和可能,而且要出于资本家自愿,因为这是合作的事业,既是合作就不能强迫。……至于完成整个过渡时期,即包括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则不是三五年所能办到的。而需要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在这个问题上,既要反对遥遥无期的思想,又要反对急躁冒进的思想。

——摘编自毛泽东《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1953年9月)

材料二(现代)中国经济转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点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完善。虽然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得到肯定,但这时市场的引入仅仅是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补充而已。1985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模式,标志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推进和目标的转换。之后,中国启动了大规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中国经济改革转入到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2003年中国明确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转型初步完成。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改革从经济领域逐步扩展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

——摘编自翟商《论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与目标转换》

材料三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九大。习近平在会议政治报告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毛泽东变革生产关系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革生产关系主张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转型经历的主要阶段,并归纳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习近平判断中国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

【选做题】本题包括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长期艰辛探索、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而得出的必然结论,其相继经历了萌芽、受挫、恢复探索、理论形成、体制建立、完善成熟等六个发展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开拓创新、在实践上的伟大创举。

中国共产党早在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之后就开始了这一探索过程,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萌芽阶段,所取得的成果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源头和起点;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尝试“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再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日益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说明了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客观规律。

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再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国共产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日益深化,既认识到市场调节能够发挥优胜劣汰机制和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等重要作用,又明确了计划和市场各自的作用范围。

——摘编自毛传清《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发展过程中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