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6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何种学堂,均应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俾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知识,练其艺能。……若学堂不读经书……所谓三纲五常者,尽行废绝,中国必不能立国矣。农工商各项实业学堂,以学成后备得治生之计为主,最有益于邦本。……专设警察恤狱学堂,或于仕学馆、课吏馆,增设警察恤狱课程亦可。……电报、铁路、邮政、矿务等类学堂,亦实业之一端。此等学堂,均宜添课普通学科。

——摘编自《奏定学程章程》(1904年)

材料二   福泽谕吉认为教育对日本的未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指出:“人们生来无富贵贫贱之别,唯有勤于学问、知识丰富的人才能富贵,没有学问的人就成为贫贱。”他认为“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人人都可以平等地接受教育。他还认为欧美的国家富强是因为那里文明开化,日本落后于西方各国“全在于汉学教育之罪”,坚决反对学习封建伦理道德,主张全面摄取西方文化,且学术教育应独立于政治。

——摘编自【日】福泽谕吉《劝学篇》

材料三   1909年,匈牙利作家梅尔彻·伦吉尔写过一个剧本,名为《台风》。在这个剧本中出现了一批在巴黎学习的日本留学生,他们在剧中有如下的台词:“西方数千年来发展起来的古老文化,我们日本人史要十五年就把它变成囊中之物了。西方学者花费三十年取得的研究成果,我们只要读五天书就握于掌中了。……为了达到今天的水平,欧洲人已牺牲了多少代人,有多少人成为殉道者而倒下。但我们只用十五年就把西欧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了。”

——摘编自【匈牙利】梅尔彻·伦吉尔《台风》


(1)分别阐述以上三则材料对研究近代中日教育改革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日教育改革思想的不同之处。
22-23高三上·广东广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清末新政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福泽谕吉(18351901年)生于下层武士家庭,13岁才入村塾学习《论语》《孟子》,后进入“适塾"改学西学。他苦学英语,两度访美,游历欧洲,以启迪国民为己任,立志“在远东建立一个新文明国,使日本与英国并驾齐驱,东西遥遥相对"。他一生不做官,只从事翻译、著书、教育工作,创办庆应义塾(今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出版思想巨著《劝学篇》。代表明治维新思想主流的《劝学篇》,“以提供民众读本和小学课本为目的"编写,共发行340万册(当时日本人口3500万)。该书反对传统儒学,提倡实学(即写信、算账、物理、地理、历史等);反对政府专制,提倡四民平等、男女平等;提出“人人独立,国家就能独立",培养国民“文明的精神";主张国与国平等,批评中国妄自尊大,并预言要“将中国导向文明之国,唯有推翻满清政府,此外别无他途。"

——摘编自范福潮《福泽谕吉的预言》

材料二   张之洞(18371909年)出身官宦之家,13岁中秀才,26岁考取进士第三名(探花),仕途亨通,位极人臣。他一生办实业,使武汉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办新式教育,创立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派数百人赴日本留学。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出炉,目的是为申明自己与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区别,以防变法失败殃及自身,最初只印了300册送往北京,进呈光绪帝,分送部分官员,在民间影响甚微(按当时中国人口计算,150万人中才可能有一人读过此书)。该书推崇儒学为正宗,固守“三纲五常",津津乐道于“中体西用",视平等、民权、独立、自由等一切有损君权、官权、儒教的变法思想为异端邪说。但他不会想到,他开办的新式学堂成了民主思想的摇篮,训练的湖北新军成了武昌起义的民军,建的枪炮厂为革命制造军火,设计推动的新政加速了清朝覆灭,他成为大清王朝变相的掘墓人。

——摘编自范福潮《清末新政的设计师张之洞》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福泽谕吉、张之洞二人变法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两本《劝学篇》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