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29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近代早期的商人和企业家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改造了社会。银行出现在欧洲重要的商业城市中,它们为商人、企业提供贷款帮助他们进行新的商业投机。保险公司为风险较大的商业行为提供保险,尽可能地降低损失。17世纪,当时的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吸引了整个欧洲的商人、投资者前来交易。他们买卖联合东印度等股份公司的股票,并从事各种商品交易。一些庞大的贸易公司像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及其竞争者联合东印度公司所从事的商业冒险规模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当企业家追求利润的时候,他们绕过传统的行会,不依靠城市工匠生产布匹,而是将原料送往乡间家庭,编织成布。企业主付给报酬,再将产品带到市场上销售。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0001800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业资本需要中国新式商业开展购销活动。拿上海的棉花商业来说,新式花商由于为外商提供货源,发展很快,而牙行由于“恪守旧规”,没有纳入外国资本的运行轨道,“转以生意衰落停歇过半”。丝是中国传统的大宗出口产品,1882年开办上海第一家缫丝厂的黄佐卿就是专同洋行做生意的丝商。上海开埠后,金融流通的需要日增,钱庄原是传统行业,19世纪50年代后,许多钱庄已经为进出口商业提供信用贷款。轮船招商局于1875年设立济和保险公司,为华商轮船保险。清末的绝大多数本国银行是在1905年后设立的,30家银行中,官办和官商合办占了13家,这些银行的主要功能是效力于政府财政。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欧洲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新式商业经营的特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新式商业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一、二,简析中西新式商业经营方式的作用。
22-23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早期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清代钱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到嘉庆、道光年间,钱铺、钱庄印行钱票已经很普遍。商人们创立了从事消费信用的机构当铺、对贫民放印予钱的印局、专门从事钱银兑换业务的钱庄。清代前期的钱铺、钱庄,其主要业务是兑换,后来增加了存贷款业务。钱庄放款的对象,有私人生活性贷款,也有工商业贷款。钱庄票号运用分支号众多的优点,不需要往返运现。金融机构在资本金之外,附设一部分比较灵活的资本以保证资本金在经营中的完整性,借以控制经营风险。为了规范各地钱业的发展,乾隆帝特指令各省督抚仿照京城办法,约束经纪,规范钱市。乾隆年间,京师(北京)已经流行钱票(兑换券)。为了保证兑换券不被造假票者冒领款项,票号创造了一种严密的票据密押制度。

——摘编自张念瑜《清代的货币当局和金融机构》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外商先后在中国开设银行,这些银行在华洋贸易、对华贷款、证券、保险等业务方面,确立了主导性甚至垄断性的地位,给中国本土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甲午之役后,浩大的军费开支尤其是巨大的赔款负担,使得清政府上下意识到,单凭财政手段和传统的金融模式,已经无法维系财经运作,必须从币制金融领域探寻变法自强大计。自1895年清廷发布令各省筹拟变法自强的上谕之后,不断有奏折论及设立新式银行。1896年,洋务企业重要代表盛宣怀在《条陈自强大计折》中,具体提出了设立“商办银行”的主张,并积极与总理衙门、军机处等重要官员进行沟通,最后获得奏准设立。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正式成立。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5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在政务院财经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了对私营金融业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改造。对于资产大于负债的行庄,清理资产,将其并入公私合营银行,取消原名号;对于资不抵债的行庄,则予以淘汰,令其停业清理;对于自愿停业转业的行庄则予以批准,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经过半年的合并与改造,到1952年底,改造基本完成,国家实际接管了拥有300多机构、19000余名职工、10000亿元存款、5000亿元贷款、16000亿元资产的私营金融业。至此,私营行庄不复存在。金融业成为我国第一个完成全行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济部门。

——摘编自武力《建国初期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金融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银行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对私营金融业改造的特点,并简析其产生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形式和组织发展很快。当时,海上运输业虽然是一个获利颇丰的行业,但也是风险很大的生意。为了分散海运投资的风险,商人们采取了“入伙”制度。入伙的回报是“分红”,后来演变为股份制度。最初是每一次航行都签订一次契约,确立本次参与者的股份比例,后来代之以由航运公司统一发行股票,市民、贵族、政府官员等都可以购买,成为航运公司的投资人,而且投资人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如果企业垮台了,投资者以所投的资本为限,赔完为止。这种负有有限责任的股份制,被认为是16世纪西欧公司制的一大创新。

——《厉以宁讲欧洲经济史》

史料二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

史料三   阿姆斯特丹是17世纪的金融中心。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是历史上第一家现代意义的中央银行,有阿姆斯特丹市政的担保,很快成为欧洲国际贸易的票据结算中心,荷兰的利率也比其他欧洲国家都要低得多。银行不仅支持商品交易,还支持股票交易。

——任新建《国际金融中心的飘移轨迹与建设经验》

史料四   1897527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主编《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指出新航路开辟后,近代贸易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三、概括17世纪中国和荷兰金融创新的不同结果,从经济角度分析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3)根据史料四、概括中国通商银行的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清代钱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到嘉庆、道光年间,钱铺、钱庄印制钱票已经很普遍。商人们创立了从事消费信用的机构当铺、对贫民放印子钱的印局、专门从事钱银兑换业务的钱庄。清代前期的钱铺、钱庄,其主要业务是兑换,后来增加了存贷款业务。钱庄放款的对象,有私人生活性贷款,也有工商业贷款。钱庄票号运用分支号众多的优点,不需要往返运现。金融机构在资本金之外,附设一部分比较灵活的资奉以保证资本金在经营中的完整性,借以控制经营风险。为了规范各地钱业的发展,乾隆帝特指令各省督抚仿照京城办法,约束经纪,规范钱市。乾隆年间,京师(北京)已经流行钱票(兑换券)。为了保证兑换券不被造假票者冒领款项,票号创造了一种严密的票据密押制度。

——摘鳊自张念瑜《清代的货币当局和金融机构》

材料二   1840年后,中国中外经济联系加深,国内股份经济和证券市场也在曲折中发展。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官员倡办洋务,建立股份公司,并通过在上海市场上发行股票来为其创办的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筹集资金,但是那时上海只有初级的证券发行市场,并无交易市场即公司所发行的股票,对持有者来说不能自由转让或买卖。随着民族工商业发展,股票发行增多,股票流通渐广,而且公债发行的逐渐增多,1905年由外商倡议的上海农业公所成立,设定会员(经纪人)1O席,其中中国人占3席,这是中国境内第一家以会员制形式组成的证券交易所。同年冬,日本人创办的上海取引所也宣告成立,它有操纵上海市面之野心。巨额的盈利和股票价格的看涨,吸引了大批投机者和盲从者投资于交易所,有投机性质的交易所在短期内的过度膨胀难逃崩溃的厄运。

——摘自王永贞《近代中国证券交易市场的历史考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金融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天的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