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7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叙伦(1885~1970),现代学者,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1901年,加入柳亚子等人发起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

1911年,赴日本,在东京由章太炎介绍加入同盟会。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任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教职员联合会主席,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

194512月,参与创建中国民主促进会,积极投身到和平、民主的爱国运动中。

1946623日,主持召开了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的理事会,赴南京请愿,在南京下关车站,被国民党特务殴打成重伤。

1948430日,撰写《读了中共“五一口号”以后》,发表在《华商报》上。

1949225日,抵达北平参与新政协筹备工作,负责拟定国旗、国徽和国歌方案。

1949年起,先后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长、高等教育部部长等职。

——摘编自马元《马叙伦与“五一口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叙伦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叙伦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2·新疆乌鲁木齐·二模
知识点:其他人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8430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五一口号”,主张“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响应这一号召,与中国共产党共同进行新政协的筹备。由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人民政协全体会议产生政府,是这一时期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最主要的特点。194910月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民革主席李济深、民盟主席张澜和无党派人士宋庆龄。中央人民政府56名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26人。民主党派人士广泛参政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新中国国家机构的建立,必需大量的有治国经验的人才,安排民主党派人士进入政府也是一个必须的过程。民主党派中拥有一批成熟的政治家,成员文化素质较高,拥有丰富的科技知识和经济管理经验,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政治影响。

19541221日,人民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政协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这样,“中国人民政协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同时存在和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形成我国人民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色”。

——摘编自张涛《新中国建立初期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特点》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主党派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广泛参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54年人民政协性质的变化进行阐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