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37
外国人在通商口岸。

西潮涌来前后,外国人在华地位大相径庭,这充分反映于他们在通商口岸的境遇之中。

材料一   在广州,外国人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十三行,买卖结束必须要到澳门去过冬。在广州期间,外国人不能随便出游,“夷妇”也不许进城。外国人不得买中国书、学中文。传教士马礼逊的中文教师为他授课时,一定携带一只鞋子和一瓶毒药。鞋子表示他是做买卖的,不是去教书的,毒药是预备万一官府查出,可以自尽。

材料二   各主要通商口岸在外观和制度上都非常相似。每个通商口岸都以租界为中心。这些租界设立在人烟稠密的中国城市旁边,那里高耸着领事馆的白旗杆,友俱乐部、跑马厅和教堂。租界由各国领事管理,并受到停泊在江上或海边的粗短炮艇的保护。中国买办在外国大班的领导下办事。


(1)材料一所描述的现象存在于什么时期?外国人受到怎样的待遇?
(2)材料二所描述的现象存在与什么时期?外国人在通商口岸享有哪些特权?
(3)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试分析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境遇变化的原因。
(4)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外国人在中国境遇变化,对中国带来的影响。
2022高三上·上海·学业考试
知识点:清末农民起义与闭关锁国 开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