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8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袁世凯去世后,总统府与国务院互相争斗,双方在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问题上出现激烈交锋。日本鼓动北京政府对德宣战,并许诺缓交庚子赔款、提供参战经费。得到日本支持的国务总理段祺瑞为扩充自身派系的实力,立即接受了日本的条件。为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膨胀,美国改变了支持中国参战的态度,并向中国政府施压,强调在与美国协商之前“不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1917年3月,段祺瑞将对德绝交案及《加入协约国条件节略》,递交给受英美支持的总统黎元洪签字,遭拒。同月,一向反对参战的孙中山致电北京参众两院,认为参战“于国中有纷乱之虞,无改善之效”,得到不少国会议员的赞同。几经周折,国会最终还是通过了参战案。不久,孙中山策动海军总长程璧光率海军第一舰队南下广州,发动护法运动。

——摘编自桑兵主编《孙中山史事编年》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参战之争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知识点:一战的经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 年 8 月 6 日,中国宣布中立。为避免中国参战,德国主动提出把胶州湾租界归还中国。但日本佯作不知,决定“享受”欧洲大乱这一“上天之佑”。日本无视国际法关于不得侵犯中立国的规定,派军侵占中国胶州湾、胶济铁路,还进击南太平洋地区,占领了一些德属太平洋岛屿。日本在夺取山东之后, 加紧了侵华步伐, 1915 年 1月 18 日,向中国总统袁世凯提出了 “二十一条”要求。日本在远东和中国大力扩张立即遭到美国的抵制。 1917年中国参战后,美、日矛盾进一步激化。双方为坚持各自的对华政策争论不休,最后达成妥协,签订了《蓝辛——石井协定》。

——摘编自施兴和《近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17 年 8 月,日本政府命石井菊次郎率团访美, 美国国务卿蓝辛与石并举行了 12 次会谈,主要议题是中国问题。双方经过讨价还价,于 11 月互换照会,主要内容是:一、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尤其在与日本属地相接壤的地区享有特殊利益。二、美、日两国无意以任何方式侵犯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两国坚持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和工商业机会均等的政策。这就是《蓝辛——石井协定》。 1922 年,美国政府提出《蓝辛——石井协定》与 《九国公约》原则不符,要求废止协定。日本无可奈何,只好同意。 1923 年 4 月,两国通过正式换文取消了该协定。

——摘编自陶文钊《二十世纪初美日在东亚的竞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蓝辛——石井协定》 的变迁。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4年,欧战爆发之时,初生的中华民国国力虚弱,在国际上地位不高。北京政府一心只想避战,并萌生出“限制战区”的想法,希望将战争限制在欧洲地区。此议得到美、英、德等国的支持,而为日本所反对。随着战争的进行,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开始进入胶着状态,协约国认为中国充足的人力资源与粮食储备能够为自己提供后勤方面的支持,因此开始出现拉中国参战的想法。1915117日,英国公使朱尔典与俄国公使库朋斯齐一同拜访梁士诒,提出愿意贷款给中国,帮助中国扩充兵工厂,而以中国向其提供军械出口为条件。1917131日,德国宣布恢复对协约国的无限制潜艇战。23日,美国宣布对德绝交,并希望其他中立国采取共同行动。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接到国务院电令后,当天便拜访黎元洪总统和段祺瑞总理,请中国跟随美国对德绝交,并在美国护卫下借机发展成一种积极政策。

——摘编自杨雨青《中国参加“一战”问题之探究》

材料二   一战结束后,以顾维钧为代表的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从而迫使全世界关注中国状况,为后来华盛顿会议上再次提出这一问题并得以解决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中国的拒约冲破了中国外交“始争终让”的惯例,树立了一个据理力争、敢于抗争的先例。同时中国加入国际联盟,改变了以往消极避世的中立政策,开始逐渐融入国际社会。

——摘编自朱继军《从国家建构看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一战问题上的立场受到了哪些因素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代表团拒签这一行为进行简单评价。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