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2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西周时的制度,周天子每隔几年要到全国各地去巡视一番,以考察诸侯的政绩,叫做“巡狩”;而诸侯到一定时期要前往王都朝见周王,这叫做“述职”,天子在此时还要重新宣布一次各诸侯的爵位等级。这是王权的重要标志。诸侯有一次不到的要贬降其爵位,两次不到的要削减封地,若连续三次不到,就要兴兵讨伐。东迁后,“巡狩”之事就很少进行过了。诸侯朝见天子“述职”之事,春秋时也几乎看不见了,即或有,也是为某种暂时的需要而进行的。与此相反,倒是周王对诸侯进行聘问。

——杨升南:《中国历史大讲堂03:春秋史话》

材料二   春秋时的县和后来的县性质不同。战国时各国的县的长官,是由中央委派的,必须听从中央的命令,推行各种政策,属于地方政权性质。春秋时代县的性质就不同。……县最早设在一些大国的边境地区,往往灭掉一个小国,就要在那个地方设县,是直属于国君的统治地区,常常是国君到边境上处理军国大事或重大问题的地方。这些县里的贵族和“国人”都被编制成军队,军队的长官也就是县的长官,叫做“县尹”,或者尊称为“县公”,就是一个县军队的统帅。当时县尹作为一种重要官职是由重要贵族轮流担任的,个别也有父子相袭的。

——杨宽:《先秦史十讲》


(1)据材料一概括从西周到东周,制度发生的变化,指出其反映的实质问题。
(2)材料二指出春秋与战国时期“县”的本质区别,分析导致其差异的根源。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知识点: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分封制的出现大致可以追溯到商代,甚至更早。周文王联合周围的许多诸侯国和部族灭商建周。为了笼络前朝遗民,武王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分封到商的统治中心区:为了防止叛乱发生,他分封的主要是同姓贵族。周统治者把土地以及居民分赐给受封的诸侯,诸侯有权将封地内的土地和居民再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同时,各诸侯必须服从、臣服于周天子,定期进行朝贡,在周天子需要时调集自己的军队供周天子差遣。这样以分封制为基础,周朝形成了以周天子为首的等级制度,同时也形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

材料二   春秋初期,秦、楚、晋等大国都已设有县。县最早设在这些大国的边境地区,诸侯往往在征战中灭掉一个小国,就在原来的行政区内设县。因此县是直属于国君的统治地区,常常是国君到边境上处理军国大事或重大问题的地方,也就是说这时的县具有边防重镇的性质。这些县里的贵族和"国人"都被编制成军队,军队的长官也就是县的长官,叫作"县尹",或者尊称为"县公",就是一个县军队的统帅。秦统一后,郡县制开始推行到全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川宝《探寻"封邦建国"到郡县制的演变的奥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周时期分封制的主要对象,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县”的特点,并简析春秋战国时期推行县制的原因。
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一   分封制的出现大致可以追溯到商代,甚至更早。周文王联合周围的许多诸侯国和部族灭商建周。为了笼络前朝遗民,武王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分封到商的统治中心区:为了防止叛乱发生,他分封的主要是同姓贵族。周统治者把土地以及居民分赐给受封的诸侯,诸侯有权将封地内的土地和居民再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同时,各诸侯必须服从、臣服于周天子,定期进行朝贡,在周天子需要时调集自己的军队供周天子差遣。这样以分封制为基础,周朝形成了以周天子为首的等级制度,同时也形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

材料二   春秋初期,秦、楚、晋等大国都已设有县。县最早设在这些大国的边境地区,诸侯往往在征战中灭掉一个小国,就在原来的行政区内设县。因此县是直属于国君的统治地区,常常是国君到边境上处理军国大事或重大问题的地方,也就是说这时的县具有边防重镇的性质。这些县里的贵族和“国人”都被编制成军队,军队的长官也就是县的长官,叫作“县尹”,或者尊称为“县公”,就是一个县军队的统帅。秦统一后,郡县制开始推行到全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川宝《探寻“封邦建国“到郡县制的演变的奥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周时期分封制的主要对象,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春秋战国时期推行县制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