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57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清政府正式下令各省督抚选派学生赴日留学……至1899年,中国留日学生已有100多人。1901年中国留日学生人数又增加到280余名,1902年为500多人,1903年1300多人,1904年达2400多人。1905年至1906年,中国人留学日本达到高潮。由于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和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等因素影响,留日学生人数猛增到8000多人。

与19世纪清政府派往欧美的留学生大多学习理工和海军不同,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学习的专业非常广泛,从政法、文史、外语、师范、到理工、农医、军事、商业以至音乐、美术、体育,应有尽有,其中以学政法和陆军为最多。

—摘自王晓秋《清末为何出现留日热潮》

材料二:从1950年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其中向苏联共派出了8310人,占派出总数的78%。

中国向苏联派出的留学生,大多属于工程技术领域的,苏联的高等院校、企业、设计院和科研机构,为中国培养了很多的技术干部和熟练的技术工人。根据苏联方面的统计,1951年到1962年有8000多名中国人,在苏联学习生产技术,有11000多名的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在苏联的学校学习……此外,通过科技合作系统,1500名中国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学者,去苏联了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生产经验。

—摘自《中国向苏联大量派遣留学生》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晚清及新中国初期留学特点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两个时期不同留学特点的主要原因。

12-13高二上·湖北孝感·期末
知识点: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2﹣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赴美留学,共计派出120人。赴美幼童在美学习期间“于各种科学之进步,成绩极佳”。但是,由于顽固派对于留美幼童的“西化”心怀不满,所以清政府于1881年下令将他们分批撤回。他们归国后,大都成为外交、海军、航运、电报、铁路等领域的骨干力量。1877﹣1885年间,福州船政学堂也派遣了数批留学生共计近百人,分赴英、法、德等国学习海军专门技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财力不逮”,以及顽固派的阻挠破坏,派遣留学生的运动在1886年以后中断,直到1896年才恢复。这一年,13名学生赴日留学,开官费生留日之风气。此后,赴欧留学者规模缩小,赴日留学者日众。

——摘编自苑书义《中国近代史》(中册)

材料二20世纪初,清末新政急需人才,清政府提倡、鼓励官费、自费并举赴日留学。1905年废科举后,留学也成为知识分子的重要出路。日本政府采取主动吸引中国留学生的政策,加上赴日留学路途近、交通方便、文字习俗相似等,促成了此时的留日热潮。留日学生从1901年的200多人,1903年增到1300多人,1904年2400多人,1905﹣1906年8000多人。以自费生为主的留日学生所学专业非常广泛,从政法、文史、军事、外语、师范到理工、农医、商业以及音乐、美术、体育等,其中以陆军和政法最热门。很多留日学生在日本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归国的留日学生不少成为清末新政改革的骨干力量和新军的各级军官。

——摘编自王晓秋《改良与革命:晚清民初史事新探》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世纪晚期相比,20世纪初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运动出现的变化。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运动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赴美留学,共计派出120人。但是,由于顽固派对于留美幼童的“西化”心怀不满,所以清政府于1881年下令将他们分批撤回。他们归国后,大都成为外交、海军、航运、电报、铁路等领域的骨干力量。18771885年,福州船政学堂派遣了数批留学生近百人,分赴英、法、德等国学习海军专门技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财力不逮”以及顽固派的阻挠破坏,派遣留学生的运动在1886年以后中断,直到1896年才恢复。这一年,13名学生赴日留学,开官费生留日之风气。此后,赴欧留学者规模缩小,赴日留学者日众。

——摘编自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册)

材料二   20世纪初,清末新政急需人才,清政府提倡、鼓励官费、自费并举赴日留学。1905年废科举后,留学也成为知识分子的重要出路。……促成了此时的留日热潮。以自费生为主的留日学生所学专业非常广泛,从政法、军事、外语、师范到理工、农医、商业以及音乐、美术、体育等,其中以陆军和政法最热门。很多留日学生在日本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归国的留日学生不少成为清末新政改革的骨干力量和新军的各级军官。

——摘编自王晓秋《改良与革命:晚清民初史事新探》

材料三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注:现代化的尝试)、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据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与19世纪晚期相比,20世纪初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运动出现了哪些变化?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运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四个时期的代表性事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政府向日本派遣留学生,最早是1896年选拔13名学生赴日留学。1899年各省派赴日本留学的已有一百多人。1903年留日中国学生达1300多人。1905一1906年,中国人留学日本的数量猛增到8000多人,留日热潮达到高峰。20世纪初的中国留日学生学习的专业,从政治、文史、军事到理工、农、医,以至音乐、美术,应有尽有。他们通过创办报纸杂志、编译出版书籍等方式,把来自西方和日本的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经过自己的消化改造,再向留学生和国内知识青年广泛传播。

——摘编自王晓秋《二十世纪初为何出现留日热潮?》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高度关注苏联经济建设,甚至形成一股“苏联热”。显然,人们惊异于苏联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将其与停滞的中国经济相比较,钦羡之情油然而生。尤其是时人普遍将苏联经济的此种快速发展归功于计划经济体制,所以,苏联计划经济成为大家在报刊上讨论的焦点话题。

——摘编自阎书钦《1930年代国统区报刊对苏联经济建设的评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中国留日热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中国留日热潮的意义。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苏联热”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