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35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代流通中普遍使用海贝作货币,到战国,形态各异的铜币开始流行,秦始皇兼并天下后,始终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本位货币。汉武帝时,收回了郡国铸币权,正式确定了中央对钱币的铸造、发行和管理权。唐高祖时,废轻重不一的古钱,此后铜钱钱文不书重量,而以“通宝”相称。截至元末,与铜钱并行流通的先后还有黄金、布帛、纸钞和银两。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据材料及所学指出明代之前中国主要货币的演变情况。

材料二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2)指出明代货币使用特点,分析这一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三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使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当时全球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许多工商企业因此陷入困境。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但制止白银外流的效果不理想。1935年政府果断决定币制改革,实行法币政策,放弃银本位制,采用外汇本位制;实行白银国有;……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3)根据材料,指出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流通领域的突出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变化。

材料四   1960年前后,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指出:美元要想和黄金价格固定,必须美元数量固定,不通货膨胀,保持顺差;而其他国家兑换美元又使美元外流,不断出现逆差,美元又不得不大量膨胀。这叫“特里芬两难”(特里芬难题)


(4)据材料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结合所学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五 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曾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


(5)材料中的媳妇指什么?“粥越来越稀”比喻什么现象?“米”指什么?“将她赶出了家门”指什么?在粥越来越稀的情况下,国际社会怎么解决这一难题的?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知识点: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代流通中普遍使用海贝作货币,到战国,形态各异的铜币开始流行,秦始皇兼并天下后,始终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本位货币。汉武帝时,收回了郡国铸币权,正式确定了中央对钱币的铸造、发行和管理权。唐高祖时,废轻重不一的古钱,此后铜钱钱文不书重量,而以“通宝”相称。截至元末,与铜钱并行流通的先后还有黄金、布帛、纸钞和银两。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面对银荒危机,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三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之前中国主要货币的演变情况,并总结出三点中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代流通中普遍使用海贝作货币,到战国,形态各异的铜币开始流行,秦始皇兼并天下后,始终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充当本位货币。汉武帝时,收回了郡国铸币权,正式确定了中央对钱币的铸造、发行和管理权。唐高祖时,废轻重不一的古钱,此后铜钱钱文不书重量,而以“通宝”相称。截至元末,与铜钱并行流通的先后还有黄金、布帛、纸钞和银两。明初,流通中铜钱与“宝钞”并行,禁金银交易,但江南商贾“不论货物贵贱,均以银定价”。嘉靖初(1522年),“钞久不行,钱大已壅”,朝廷遂“弛用银之禁”。到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把丁役、土贡等归于田亩,“计亩征银”,白银发展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二:1933到1934年,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大量收购白银,引起中国白银不断外流。加上币制的紊乱,中国屡现金融恐慌。……1935年,国民政府公布“币制改革”方案,规定: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所有税收和公私款项均用法币支付,禁止白银在国内流通;白银收归国有,作为外汇准备金,以稳定法币对外汇价。

——摘编自吴申元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至元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并分析明代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国民政府时期货币流通领域的突出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承秦制,货币仍然沿袭秦朝的半两钱,汉高祖刘邦以“秦钱重难用”为由“更令民铸荚钱”,允许民间百姓私铸货币。虽然汉惠帝至景帝时期实行了一系列货币改革,但民间盗铸之风依然盛行。自由私铸、币制不一的货币政策产生了很多问题。首先,货币轻重不一,真假难辨,货币流通市场紊乱。其次,私铸破坏了农业生产,导致商贾势力膨胀,影响了农业生产这一根本大计。最后,诸侯王掌握货币铸造发行权,威胁着大一统的中央政府。如以吴王刘濞为代表的诸侯王拥有自由铸币权,铸钱收入正是其叛乱的重要经济来源。汉武帝即位后,从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下令推行三铢钱开始,到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共进行了六次货币改革,最终确立了五铢钱制。

——摘编自黄孚伦《汉武帝时期币制改革研究》

材料二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折算成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一度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一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进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流通,当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货币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白银货币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