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92
【殖民体系与一战】

材料一   1914年时的欧洲霸权不仅在广度上,而且在深度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一点能从欧洲所实行的经济控制中觉察出来。欧洲已变成世界的银行家,为建造横穿大陆的铁路、开凿沟通海洋的运河、开发矿山、建立种植园提供所需的资金。

欧洲不仅成了世界的银行家,而且已成为世界的工业工场。1870年,欧洲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4.7%,而唯一的对手美国仅占23.3%。到1913年时,虽然美国已向前发展,达到了35.8%,但这一年欧洲工厂的产量仍占世界总产量的47.7%。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经济上的竞争还激起了对殖民地的争夺。由于德国人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之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但是,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占着毛坑不拉屎的"的自私鬼。

然而,殖民地竞争决不只限于英国和德国。19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这场对绝对统治权的争夺,因此,它们在一个又一个地区再三发生冲突。这些殖民地竞争转而又促成了互相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这些联盟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世界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
21-22高一下·湖北·阶段练习
知识点: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们首先来考虑经济上的竞争,当时欧洲大多数强国都卷入了关税战和外国市场的竞争。例如:18881889年意大利和法国之间、18791894年俄国和德国之间、19061910年奥地利和塞尔维亚之间均爆发了关税战。由于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化的速度异常迅速,英国和德国之间展开了最为激烈的经济竞争。(德国在1914年工业产量在世界工业总产量的所占比重已略为超过英国)。德国工业产量这一短时激增意味着它同英国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变得紧张起来。它还通过刺激海军军备竞赛而进一步促成了国际紧张局势。

由于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经济上的竞争和国内的困难还激起了对殖民地的争夺。由于德国人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之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德国人才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拦。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这场对绝对统治权的争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30年间产生了日益紧张的气氛。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爆发的背景。
(2)从对战争进行反思的角度来看,一战带给人类的教训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经济上的竞争还激起了对殖民地的争夺。由于德国人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之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泛日耳曼同盟把目标对准了葡萄牙、荷兰和比利时这样一些小国的富裕的殖民地,并坚决认为德国还必须拥有“显要的地位”。但是,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自私鬼。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这一破坏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也存在着重大差别。比起先前的霍亨索伦王室和哈布斯堡王室,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者对欧洲和亚洲旧秩序的破坏要大得多。德国入侵侵占了整个欧洲大陆,日本人则侵占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但是,这两个帝国都是短命的。它们到1945年已不复存在,留下了两大包括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的地区在内的权力真空。同任何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差不多,这两大权力真空的存在导致了冷战的爆发,使各交战国不能在1945年之后立即形成全面的和解。......1945 年以后殖民地臣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加强形成了鲜明对照。20年内,欧洲诸幅员辽阔的帝国几乎全部消失。因此,战后不久全球两大著名的发展便是殖民地革命和冷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到20世纪初,一种日益流行的倾向是把国际关系视为残酷的、你死我活的竞争舞台。所有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中出现了一些声音,认为每个民族都必须保护自己的利益,在必要时,不惜使用武力。这是在支持贸易保护主义,支持以关税或武力(在必要时)方式将潜在竞争对手排除在有价值的市场之外。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贸易和迅速发展通过提高生产力和降低成本而惠及每个人,然而,与农业时代保守的统治者一样,贸易保护主义者依然构想着一个资源有限的世界,在那里,每个国家或者民族必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原料和市场,不然就会崩溃。

——摘自《大历史》

材料二:由于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经济上的竞争还激起了对殖民地的争夺。由于德国人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之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泛日耳曼同盟把目标对准了葡萄牙、荷兰和比利时这样一些小国的富裕的殖民地,并坚决认为德国还必须拥有“显要的地位”。但是,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占着茅坑不拉屎”自私鬼。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国际关系主流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