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欧大陆的古典文明世界,从黄河流域到地中海沿岸,是以最长距离分隔着的东西两极。在这两极之间,自古就断续发生了分段而又相连接的交往。依靠骆驼、马、人力的陆上交往,在古代和中古的亚欧大陆农耕世界,仍然是沟通各地区的主要通道。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16世纪70年代,西班牙开辟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墨西哥)航线,这条航线连接东亚和美洲的贸易市场。西班牙人用大帆船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运送大量银元到马尼拉,再到澳门购买以丝绸为主的中国商品,经马尼拉运到阿卡普尔科,然后转销到美洲各地和西欧,以中国为中心的环球贸易航线得以形成。有人估计,在15651820年间,墨西哥向马尼拉输送的白银约4亿比索,绝大部分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材料三   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从地区隔绝向世界形成统一整体过渡的历史。只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长期存在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相对隔绝状态才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打破,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才逐步形成为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一体。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古代亚欧大陆交往的史实,并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大帆船贸易”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推动世界走向整体的根本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21-22高一下·黑龙江绥化·期末
知识点:古代文明的交流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早期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欧大陆的古典文明世界,从黄河流域到地中海沿岸,是以最长距离分隔着的东西两极。在这两极之间,自古就断续发生了分段而又相连接的交往。依靠骆驼、马、人力的陆上交往,在古代和中古的亚欧大陆农耕世界,仍然是沟通各地区的主要通道。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之》

材料二   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移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摘编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三   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从地区隔绝向世界形成统一整体过渡的历史。只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长期存在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相对隔绝状态才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打破,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才逐步形成为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一体。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古代亚欧大陆交往的史实,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指什么?其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推动世界走向整体的根本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欧大陆的古典文明世界,从黄河流域到地中海沿岸,是以最长距离分隔着的东西两极。在这两极之间,自古就断续发生了分段而又相连接的交往。依靠骆驼、马、人力的陆上交往,在古代和中古的亚欧大陆农耕世界,仍然是沟通各地区的主要通道。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16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移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摘编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三   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从地区隔绝向世界形成统一整体过渡的历史,只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长期存在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相对隔绝状态才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打破,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才逐步形成为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而又互相矛盾的一体。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古代亚欧大陆交往的史实,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指什么?其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70年代,西班牙开辟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墨西哥)航线,这条航线连接东亚和美洲的贸易市场。西班牙人用大帆船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运送大量银元到马尼拉,再到澳门购买以丝绸为主的中国商品,经马尼拉运到阿卡普尔科,然后转销到美洲各地和西欧,以中国为中心的环球贸易航线得以形成。有人估计,在15651820年间,墨西哥向马尼拉输送的白银约4亿比索,绝大部分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材料二   1757年,东印度公司军事占领了印度孟加拉,英国以抢占种植并走私鸦片和直接控制为主要手段进行殖民掠夺。1813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英属印度法令》,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成为主要手段。1830年输入印度的棉织品占全英棉织品产量的1/4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英国除扩大商品销售和掠夺原料外,资本输出已成为对印度的主要剥削手段。

——摘编自李克正《试论英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材料三   当今世界,全球化发展日趋深入,人类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正是基于世界历史发展历程和当前世界发展形势的需要,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重要协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人类整体利益,区别于资本主义交往方式,提倡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多维度,有深度、有广度的交往合作。

——摘编自秦龙,刘禹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耦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大帆船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方式的两次转变并分别分析转变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资本主义交往方式的不同之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