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4 组卷12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美国迎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高潮。过快的城市人口增长,使城市环境承载能力迅速下降,期间出现的各种生活、生产污染为病原体营造出绝佳的寄存场所,从而为传染病大规模暴发埋下隐患。当时美国城镇居民仍然延续着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将垃圾直接倾倒在街道的习惯,垃圾收集和处理被看做居民的个人事务,甚至连首都华盛顿也未能幸免。淡薄的卫生意识和恶劣的居住环境让城市化进程中的移民群体成为各种传染病首先侵袭的对象。

——摘编自李晶《论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公共卫生改革》

材料二   19501月,重庆市人民政府组建了自上而下的防疫领导组织机构,为疫病防治提供了组织保障。广泛建立起点、线结合的疫情报告网,为重庆应对突发性疫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起到了关键作用。对发现疫病的地区实施严格管制并及时对病患进行隔离,各公私医院腾出或增设病房,专门用于收治病患,而且在疫情防控期间,疫区民众不得随意聚集和交往。同时进行了城区、郊区民众饮水的漂白消毒和相关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通过开展群众性的公共卫生运动,即大规模疫病的免费预防注射、种痘和清洁大扫除,辅以疫区隔离治疗、交通检疫的“治疫”措施,防疫与“治疫”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编自鲁克亮、李晓朋《19501952年重庆防疫网的构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一简要分析19世纪中后期美国城市化加速发展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防疫工作的特点。
2022·重庆·三模
知识点: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重庆旧时有“三间房子五条沟,溺池、厕所遍街有”的谚语,环境卫生极差,加之气候温暖、雨水颇多,致使霍乱、疟疾、天花、麻疹等疫病终年不断,并时有周期性的疫病大流行。由于长期受到国民党妖魔化宣传的影响,部分群众对于人民政府推行的政策和措施不积极配合甚或有意疏远。19501月,重庆市人民政府组建了自上而下的防疫领导组织机构,为疫病防治提供了组织保障。广泛建立起点、线结合的疫情报告网,为重庆应对突发性疫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起到了关键作用。对发现疫病的地区实施严格管制并及时对病患进行隔离,各公私医院腾出或增设病房,专门用于收治病患,而且在疫情防控期间,疫区民众不得随意聚集和交往。同时进行了城区、郊区民众饮水的漂白消毒和相关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通过开展群众性的公共卫生运动,即大规模疫病的免费预防注射、种痘和清洁大扫除,辅以疫区隔离治疗、交通检疫的“治疫”措施,防疫与“治疫”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编自鲁克亮、李晓朋《1950-1952年重庆防疫网的构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重庆传染病流行的原因,总结重庆市人民政府成功遏制疫病的蔓延和流行的行动特征?你会怎么评价?
(2)今天面对新冠的肆虐,我们可以从历史防疫行动中得到哪些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美国迎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高潮。过快的城市人口增长,使城市环境承载能力迅速下降,期间出现的各种生活、生产污染为病原体营造出绝佳的寄存场所,从而为传染病大规模暴发埋下隐患。当时美国城镇居民仍然延续着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将垃圾直接倾倒在街道的习惯,垃圾收集和处理被看做居民的个人事务,甚至连首都华盛顿也未能幸免。淡薄的卫生意识和恶劣的居住环境让城市化进程中的移民群体成为各种传染病首先侵袭的对象。

——摘编自李晶《论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公共卫生改革》

材料二   1918年南京传言出现“肺炎疫”,苏州人心因之惶惶。本埠西医士暨地方官厅共同研究预防方法,采取如下预防措施)由地方官厅委任左、苏、杨三医士检验由火车来苏各旅客,并设一检疫所,以留医(意)疑似染疫及与病者接触之人。未及数日,即布置周妥。由二十二日晨起,沪宁火车开至镇江即止。向来行驶无锡之小轮,亦行停班。地方官厅一面赞助医士进行一切,一面维持治安,令剧场三家,同时暂行停演,复用他种方法,阻止人众集于公共场所,每日由检疫所医士刊布报告,将疫病如何危险、如何预防,当众演讲,俾实行防范而消灭之。是项疫症,不致发现于苏城,诚幸事也。

——陆允昌《苏州洋关史料》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卫生困境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苏州面对疫情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次瘟疫(真性霍乱大流行)从嘉庆二十五年秋就已开始,但直到第二年七月在京城出现严重疫情后,才引起道光的注意。道光发布了4条有关救灾的上谕,要求相关衙门“慎选良方,修和药饵,分局施散,广为救治。……设局散给棺槥(小棺材),勿使暴露”。在这次救疗中,“国家发帑施棺,月余之间,费数十万金”。但这些举措主要针对京城,对于其他比京师疫情更严重的地区,道光并未作出直接的指示。地方官府采取的举措也不多,像在疫情严重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也最高的江南,官府虽然有行动,社会和个人也采取了种种自救举措,比如,祈神禳疫,但只不过是应急自保或病急乱投医而已,究竟能产生多少实际的效用,很难评估。真性霍乱对于时人来说,是一种全新而严重的瘟疫,自然会令时人多一些恐慌和无措。

——摘编自余新忠《中国传统疫病应对成效探略》

材料二   重庆旧时有“三间房子五条沟,溺池、厕所遍街有”的谚语,环境卫生极差,加之气候温暖、雨水颇多,致使霍乱、疟疾、天花、麻疹等疫病终年不断,并时有周期性的疫病大流行。由于长期受到国民党妖魔化宣传的影响,部分群众对于人民政府推行的政策和措施不积极配合甚或有意疏远。19501月,重庆市人民政府组建了自上而下的防疫领导组织机构,为疫病防治提供了组织保障。广泛建立起点、线结合的疫情报告网,为重庆应对突发性疫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起到了关键作用。对发现疫病的地区实施严格管制并及时对病患进行隔离,各公私医院腾出或增设病房,专门用于收治病患,而且在疫情防控期间,疫区民众不得随意聚集和交往。同时进行了城区、郊区民众饮水的漂白消毒和相关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通过开展群众性的公共卫生运动,即大规模疫病的免费预防注射、种痘和清洁大扫除,辅以疫区隔离治疗、交通检疫的“治疫”措施,防疫与“治疫”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编自鲁克亮、李晓朋《1950-1952年重庆防疫网的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道光帝即位之初疫情严重的原因。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重庆传染病流行的原因,为此重庆市人民政府采取什么措施成功遏制疫病的蔓延和流行?你如何评价?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