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25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尊老敬老”

古代部分王朝颁布的养老尊老诏令次数统计表

先秦西汉东汉北魏后周
4242824436473

唐代各个皇常颁布养老招令次数统计表

高祖太宗高宗睿宗玄宗素宗代宗顺宗宪宗穆宗
2281112132113

——据【宋】王钦若《册府元龟·帝王部·养老》

材料二   唐代的养老制度

唐代的养老对象唐代养老制度的内容
三老五更养老礼仪由皇帝在中央政府举行的国家养老礼
由地方举行以宾贤、敬老、谦让为主要内容的乡饮酒礼
子孙为国难死者之父祖养老诏令颁布时机:皇帝即位、皇帝巡幸、祭礼典礼
诏令内容:物质赏赐和精神封赏
致仕之老养老制度普通家庭养老的给侍制度
官员退居养老的致仕制度
庶人之老,四代皆然社会保障体系设立病坊等救济机构
设置专门官员和灾后临时性的救灾使职
提倡亲邻之间的救助

——据陈宝锋《唐代养老制度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合理解读。
21-22高二下·山东济宁·期末
知识点: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来通行的都是居家养老,并形成一整套的完备体系。民间社会通行的主导观念是“父母在,不远游”;因“孝”为“忠”之基础,故统治者提倡的也是以孝治天下。自隋朝开始,法律就严禁祖父母、父母在世时,子女“另立门户、分割财产、供养有缺”。在思想观念上,民众自幼就接受儒家孝道教育,元代《二十四孝》成为专对幼儿进行孝道教育的通俗读物。历朝还经常以皇帝下诏的形式旌表和奖励孝子,康乾时期还曾多次在宫中举行宴请民间老人的“千叟宴”。除此之外,宋、元、明、清时由官府举办的救助机构遍设于全国府、州、县,历代还有各种养生方法的流行。

   ———摘编自郭培贵《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现代启示》


材料二
中国现代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对比表
类目
时间       
养老方式
属性
变迁过程
1949- 1956年土地养老
个人养老随土地制度改革,依习俗自发演变,自上而下
1956- -1978年集体养老
集体养老
政府引导,由初级向高级演变,自上而下
1978- -1992 年
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
安徽农民创新,政府向全国推广,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
1992--2002 年
老农保
个人缴费为主的社会养老政策引导、地方自建,自上而下
2002--2013年新型农村养老
个人、政府、地方分
担的社会养老
中央主导,先在地方试点后全国推广,自上而下

———孙贵博《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的过程与结果》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居家养老体系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重视居家养老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现代农村养老制度变迁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
说明养老制度的历史价值。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时期,英国王权弱小,教会承担了养老救济的主要工作。教区教会经常给贫困老人以实物援助,至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不是救济工作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养老”在中国古代的礼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据《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孔子强调“孝”是一种家庭责任,是对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根据这一思想,汉朝至清朝的中央政府都颁布法规,严惩子女的不孝行为,规定对年老父母要养敬并重。各级政府经常举行一些敬老礼仪活动,如清朝的“千叟宴”,旨在示范引导,弘扬敬老养老思想。在家庭承担养老责任的基础上,政府也实行一些保障老人权利的政策,如汉代《王杖诏令册》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唐朝建立“大疾馆”“孤独园”“悲田养病坊”等养老慈善机构。

——摘编自赵小妹《中英文化差异在养老问题上的体现》等

材料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德国俾斯麦时期,分别于1883年、1884年、1889年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这一立法颁布后,很快被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覆盖了95%的工薪阶层。英国在二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英国居民个人一生中都要与社会保障制度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国家强制所有在毕业离校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公民参加养老保险。

——摘编自赵书博《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及借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与中世纪时期英国的养老工作相比,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出现的背景及其社会价值。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