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既联系、又区别”的基本关系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绝不能忘记空想社会主义曾经提供的源头活水。同时,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又必须注意划清同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摘编自许耀桐《正确认识和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材料二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当时列宁所面临的一个课题。1921年春天,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形势。当时,苏俄国民经济陷入了崩溃的境地,社会上对“军事共产主义”的不满情绪在增长,出现了一系列矛头指向俄共(布)的政治示威。列宁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政策,放弃原来的幻想与打算。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思想,提出了“满足非党农民关于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愿望”。

——摘编自左凤荣《从决策角度看苏联新经济政策的产生与夭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既联系、又区别”的基本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思想的背景。
21-22高一下·河北张家口·期末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十月革命前,列宁以建立巴黎公社类型的人民自治、直接民主的国家形式为最终目的。十月革命胜利后,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设计上列宁吸收马克思和恩格斯民主制的思想,考虑到苏维埃俄国历史传统,最终构建了新型的民主制度即苏维埃制度。考虑到苏俄的民族成分和地理分布情况,又确立了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和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形式作为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基本原则。国内战争爆发以后,列宁试图构建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表示:“当前极重要的任务是规定党的机关和苏维埃机关之间的正确分工,明确地划清两者在权利和职责方面的界限”。

——摘编自周强《列宁对社会主义制度构建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

材料二   人民代表会议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便已酝酿成型,如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市民临时政府,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政权。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国内条件限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伴随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不断推进,经过三年过渡时期的励精图治,新中国各领域已步入正轨,广大人民群众经过民主建政、群众运动、政治参与的训练,政治觉悟、民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升,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运而生。

——摘编自赫一峰《统一战线与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依据,并说明其理论思考不断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利条件,并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苏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启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