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29
俄罗斯(苏联)是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国家,对世界政治、思想、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要向群众说明: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不要议会制共和国(从工人代表苏维埃回到议会制共和国是倒退了一步),而要从下到上遍及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的代表苏维埃的共和国。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材料二   列宁指出,托尔斯泰(1828年-1910年)是怎样天才地揭露当时社会制度的虚伪和罪恶,并把批判的锋芒指向这个制度,这种批判本身就是对革命的号召。他一方面是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摘自罗曼。罗兰《艺术和行动——论列宁》

材料三   库尔斯克战役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从这以后,苏联人掌握了主动权,德国人则反攻为守,以防止他们的撤退变成大溃逃。势力均衡的这一转变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西方对苏联红军的大规模援助,这种援助大约始于斯大林格勒战役时。但西方给苏联的40万辆吉普车和卡车、22000架飞机(主要是战斗机)和12000辆坦克总共只占苏联红军所使用的全部军用物资的10%左右。如果苏联不能生产出另外90%的军用物资,苏联的胜利原是不可能的……希特勒本人也促成了苏联的胜利,因为他为了给德国移民腾出地方而推行消灭或削弱东方诸“低劣的”斯拉夫民族的种族主义政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当时俄国革命第一、二阶段性质的不同,简要说明列宁这一演讲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宁对托尔斯泰作品中所体现的“批判的锋芒”称为什么?他所创作的“第一流的作品”中最完美的长篇小说是哪一部?用一句话概括列夫·托尔斯泰在俄国文学史上的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库尔斯克战役胜利的原因,说明库尔斯克战役的影响。
2022·浙江宁波·二模
知识点:现实主义文学二战胜利的原因及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要向群众说明: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不要议会制共和国(从工人代表苏维埃回到议会制共和国是倒退了一步),而要从下到上遍及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的代表苏维埃的共和国。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材料二     列宁的胜利来之不易。为了在一定时期内腾出手来,为了继续和巩固社会主义革命,列宁于1917 年12 月15 日同中欧列强起先实行停战,后来在1918 年3月3日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德国最高统帅部肆无忌惮地利用了力求生存的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弱点,军事领导在鲁登道夫的影响下,无视俄国要求的民族自决权和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也不顾外交部国务秘书屈尔曼的异议,强行缔结了把波罗的海国家、芬兰、波兰和乌克兰从俄国割离的和约; 俄国失去了其大部分人口、四分之三的钢铁工业和将近四分之一的纺织工。……而西方列强( 这里指英、法等“协约国”成员)却由于《布列斯特和约》增强了把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因为对它们来说毫无疑问的是: 德国一旦取胜也会把同样苛刻的条件强加于它。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

材料三       我们的党纲不能只是政治纲领, 而要用经济建设的纲领来补充, 不然它就不可能成为党的纲领,《全俄电气化计划》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党纲”。……它应当用第二个党纲, 即恢复整个国民经济并使它达到现代技术水平的工作计划来补充。没有电气化计划, 我们就不能进行真正的建设。……如果没有电气化, 回到资本主义去反正是不可避免的。

——摘选自列宁在全俄苏维埃“八大”的政府工作报告(1920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当时俄国革命第一、二阶段性质的不同,简要说明列宁这一演讲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是“列宁的胜利”的理由,概述该和约的签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苏维埃俄国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并用一句话概括列宁当时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定义。
列宁被认为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指出,托尔斯泰(1828年—1910年)是怎样天才地揭露当时社会制度的虚伪和罪恶,并把批判的锋芒指向这个制度,这种批判本身就是对革命的号召。而另一方面,一旦面临由这种批判激发出来的革命行动时,托尔斯泰又惊恐万状,气急败坏地避之惟恐不及。

——摘自罗曼·罗兰《艺术和行动——论列宁》

材料二   我们认为,创办全俄政治报应当是行动的出发点,是建立我们所希望的组织的第一个实际步骤,并且是我们使这个组织得以不断向深广发展的基线……没有政治机关报,就绝对不能实现我们的任务。……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而外,没有别的武器。

——摘自《列宁全集》第五卷

材料三   到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开会时,全俄电气化计划已经执行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列宁指出:“如果拿这些数字同西欧相比,那当然显得太渺小、太可怜了。可是它们表明,即使我国处在任何国家都未遇到过的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事业还是能够向前发展。”

——摘自闻一《列宁和全俄电气化计划》


(1)根据材料一,指出托尔斯泰所属文学流派,并结合所学从俄国国情入手简要分析托尔斯泰有这两方面表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请分别说明“第一个实际步骤”和“建立我们所希望的组织”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述“全俄电气化计划”开始执行面临的困难,并指出其能取得初步成绩的政策性因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