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宁德天后宫俗称妈祖庙,始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咸丰元年(1851)重建。其主体建筑以中轴线排开、左右对称,自南而北依次为门楼、戏台、钟鼓楼、正殿、偏殿。正殿高大宏伟,殿内四根玄武岩镂空龙柱和两根花岗岩浮雕凤柱雕刻精美、极富特色。此外,重檐门楼、钟鼓楼、高峻风火山墙亦给人庄严之感,闽东灰塑、砖雕、木作、彩绘等特色工艺更添华丽之美。1937年,中共闽东特委与国民党当局在天后宫进行和平谈判。解放后,天后宫一度为粮仓,许多地方被改建。1980年,宁德县人民政府将其定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天后宫被辟为博物馆。2009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天后宫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妈祖诞辰日和升天日,天后宫都会举行大型祭拜活动,仪式后还有闽剧、萧仙戏等表演。作为台湾许多妈祖宫庙的分灵祖庙,每年台湾分庙都要来此举行“取香灰”仪式。

——摘编自廖小军、隋军《宁德古建筑》


(1)根据材料,概括宁德天后宫的建筑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将宁德天后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意义。
21-22高二下·福建厦门·期末
知识点: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都城中轴线

材料一   古代都城是国家的缩影,是古代国家政治性物化载体的集中体现,而都城之中的宫城则是国家的政治中枢。元大都在布局形制上遵从了《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寝”“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规划理念,凸显出其王朝政治的正统与合法。都城中轴线文化内涵的核心,体现的是大朝正殿居中、居前的理念,并以大朝正殿为基点,形成都城中轴线。……元明清三代,古都北京中轴线延续了秦汉唐宋以来都城中轴线的做法,并进一步使之规范化,这条中轴线南自永定门,向北依次经过正阳门、天安门(承天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神武门、地安门、钟楼、鼓楼……其基点是大朝正殿太和殿。这个国家的世代相承不因古代中国不同族属的统治者而改变,不但没有改变,而且还在不断强化,古都北京的中轴线就再清楚不过地证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与国家认同——关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认同的考古学解读》

材料二   1911年的“辛亥革命”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从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到1949年的和平解放以及被新中国确定为首都,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许多重要的历史节点都在北京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成为新的政治中心,北京的中轴线也增添了许多新的文化内涵。在新的国徽上,天安门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文化标志。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天安门已经取代了紫禁城,获得全国政治核心的重要地位。位于天安门两侧的两组皇家坛庙(即社稷坛与太庙),早就随清朝灭亡而失去了政治功能。1914年,社稷坛被民国辟为中央公园,1928年改称中山公园,并把享殿改称中山堂。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央人民政府把明清太庙(1924年被辟为和平公园,后改为故宫博物院分院)改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匾额,于1950年“五一劳动节”正式对外开放。

与天安门联系在一起的,是天安门广场。通过1954年的改造,拆除了天安门前的三座门(即中华门、长安左门及长安右门),使天安门的视野更加开阔,地位更加突出。东西长安街拓宽以后,天安门变得更加雄伟。特别是在天安门广场中央建造的坐落在中轴线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更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标志性建筑。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在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两侧新建有两组重要的建筑,西侧是人民大会堂,东侧则是国家博物馆,其对称格局与中国古代中轴线的文化内涵是一致的。在北京中轴线上最晚出现的重要建筑为毛主席纪念堂。这座建筑为正方形,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端(原中华门的位置),南面为正阳门,北面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再往北与天安门遥遥相望,东、西两侧则有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博物馆衬托。

——摘编自王岗《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当代政治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都北京都城中轴线的特色。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北京都城中轴线的变迁予以阐释。
儒学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学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主干,还在于原始儒学本身的多因素多层次结构所具有的包容性质,这使它能不断地吸取融化各家,在现实秩序和心灵生活中构成稳定系统。由于有这种稳定的反馈系统适应环境,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的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中国科举大事记

朝代概况
隋朝606年,科举制产生。整个隋朝,举行了五次考试,中举者总共十余人
唐朝唐高宗时期(653年)颁《五经正义》于天下,令每年明经依此考试;武则天时(702年)设武举,由兵部主持
宋朝992年,糊名考校(盖住考生姓名来改卷)成为定制;1015年,始置誊录院,令封印官封试卷后,由书吏誊抄为录本。1124年,礼部试进士一万五千人,徽宗特令增百人额
明朝明太祖令“专取四子书命题试士”;明宣宗时始分南北中卷取士;明成化年间(1487年),八股文定型
清朝光绪年间(1905年)七月,废科举,广设新式学堂

——据翟国璋主编《中国科举辞典》整理

材料三   平遥文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平遥文庙的历代修建扩建,都力求最大限度地达到左右对称。平遥文庙的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掩映相称,内部陈列有大量礼器和祭器,历代对从祀者都有严格的等次排位。其中的“明伦堂”是文庙学宫的主要教学之处,也是施行儒学教育的重要场所,“明伦”取“存天时,明人伦”之意。

——据柳雯《中国文庙文化遗产价值及利用研究》等整理


(1)材料一认为儒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以荀子思想、宋明理学为例加以说明。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演变的趋势。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平遥古城和平遥文庙为例,简述这些建筑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文化内涵及观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雅典广场西边矗立着雅典历史上lO位英雄的雕像,雕像基座相当于今天的公告牌,政府的各种政令以及准备提交公民大会审议的法令都要预先在这里公示。                              
——《古代希腊文明的瑰宝——雅典卫城与市场》
材料二

注:图一中的未央宫是汉朝君臣朝会的地方。图二中的里城是宋朝君臣朝会的地方。
材料三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民间俗称“金銮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殿高35.05米,面积2377平方米,共55间,72根大柱,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其殿顶为传统的最尊贵、等级最高的五条脊、四大坡的重檐庑殿式,均以光彩夺目的黄色琉璃瓦铺就。
——摘编自互联网资料
材料四       (英国)议会大厦共有14个大厅,600多个房间。中央大厅将议会上下两院分开,南面一半是上议院,北面的一半是下议院。上议院正面坛台上有女王宝座,每年议会开会时,女王身着御袍,头戴王冠,坐在宝座上发表施政演说……下议院议会大厅略小,共有650个座位,大厅正中通道北端是议长座位,通道两旁各有数排长条硬凳,议长右边是执政党议员座席,左边是各在野党座席……1840年,英国决定对华战争的决议就是在这儿获得通过。观看议员开会非常有趣,他们在会议中可以随意叫喊,喝彩或起哄,是一种非常自由的议会形式。开会时可以让人们入内参观旁听。
——摘编自互联网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雅典广场雕像基座的“告示牌”所折射出的政治制度的原则。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中心位置变迁的趋势,并说明这种趋势的实质。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为一国之尊,中英两国元首职权不同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