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4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米价表

期间

皇帝年号

每公石平均价格(单位:公分银)

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单位:公石)

16世纪前半期

正德一嘉靖

20.19

49.52

16世纪后半期

隆庆一万历

23.00

43.48

17世纪前半期

万历一崇祯

32.19

31.07

平均

18.00

52.9

一—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材料二   白银货币化促使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几乎绕地球一周的贸易结构,以白银为轴心建立了起来。当世界市场的白银滚滚而来之时,它已成为正在变革之中的中国社会经济增长的助动力。白银货币量的增加,无疑提高了商品的产出和销售,加速了社会经济增长发展;同时,它也加速了社会转型期的动荡。崇祯年间社会出现了通货危机,银贱物贵,既缺少白银,米谷等实物也相当匮乏,市场一片萧条。与此同时,美洲和日本银矿的开采量却在减少,流入量也在减少,于是社会动荡加剧,内忧外患迭起的明王朝便在中外互动的作用下灭亡了。

一一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从16世纪一17世纪前半期白银购买力变化,简析白银购买力变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货币化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21-22高一下·江苏南通·期末
知识点:明清的商业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自一开始就禁用金银,并很快建立了宝钞(即纸币)货币制度,然而民间却存在一种白银逐渐发展应用的势头。洪武八年(1375年)是宝钞开始推行的时间,在此后的十几年间,是民间使用宝钞相对比较顺畅的时期。民间交易使用白银的趋向在建文时期(1398-1402年)表现明显。集中建文时期的契约22件,其中11件是以白银支付的,占有50%。永乐帝(1402-1424年在位)一即位就颁令禁止金银交易,22年间民间使用宝钞交易活动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实物,在收集的契约中,银的使用只有一例。景泰与天顺年间(1449-1464年),民间以白银交易为主体,以白银论价并成交的交易,分别占有契约总数的90%和近94%,只残留了极个别的实物交易。至成化年间(1464-1487年),收集的90件契约中,无一例外地使用白银进行交易。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由于世界白银价格大幅度跌落,明末崇祯年间(1627-1644年)发生了金银比价与欧洲拉平的现象,达到了1:13。社会出现了通货危机,银贱物贵,既缺少白银,米谷等实物也相当匮乏,市场一片萧条。于是,社会震荡加剧.内忧外患迭起,明朝在中外互动作用下灭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朝时期货币演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