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217
考试选官推动了国家治理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年,北洋政府公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法案规定,凡是年满21岁的中国男子,得应文官考试,女子不得参加考试。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各举行两届,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等考试等也举行过数届。北洋政府时期,除了考试外,甄别也是选拔官员的方式之一。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教材P40

材料二   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诞生。经过了20年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制度推行,政府相继出台了数十个与之相配套的《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使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了有法可依,国家行政机关人事制度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公务员制度建立了“公开、竞争、择优、平等”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逢进必考原则,截至目前,通过考试进入国家行政机关的各类工作人员已经超过百万人,公务员招考录用制度稳定运行。

——摘编自成业、于勇《经济发展中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现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甄别选官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用一句话概括我国公务员制度发展的趋势。
21-22高二下·浙江温州·期中
知识点: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文官制度法规体系大致由三个层次构成:一是国会通过的法律,包括文官总法,还包括一些单项法律。二是针对文官管理某一方面事项的行政法令,由国会通过、总统发布实施。三是联邦政府文官管理机构制定的具体管理细则。美国文官制度规定,政务官由选举或政治任命产生,不适用文官制度,与内阁共进退,实行任期制。事务官不由选举或政治任命产生,而是通过竞争性考试或考核产生,依照文官法进行管理,负责决策执行,不与内阁共进退,实行常任制。《文官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力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考绩结果作为工资晋升、升职的重要条件,文官既被政府赋予应有的权利,又必须履行其应尽的义务,杜绝滥用权力。

——摘编自马发亮<美国文官制度的发展及启示》

材料二   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诞生。经过了20年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制度推行,政府相继出台了数十个与之相配套的《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和一批实施方案、实施细则等。对公务员的考核、录用、职位分类、奖励、职务任免、工资、培训、职务升降、职位轮换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使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了有法可依,初步实现了国家行政机关的法治人事。公务员制度的创建以考任制为基础,在公务员的“进入、管理、退出”三个环节上,以“进”为突破口,建立了“公开、竞争、择优、平等”的四项基本原则。截至目前,通过考试进入国家行政机关的各类工作人员已经超过百万人,公务员制度稳定运行。

——摘编自成业、于勇《经济发展中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现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状况,并说明其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主要以察举、征辟方式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在察举、征辟之外还实行“任子”方式,这是世袭制在汉代的反映。隋唐五代的科举选官,受选地域由城市趋向广大乡村,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同时,限制条件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隋唐以后,科举考试选官逐渐成为主流的官员选拔方式。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发表演说:“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1916年,他说:“吾今主张五权分立制以救三权鼎立之弊。”1924年,孙中山提出:“凡候选及任命人员,无论中央和地方皆须经中央考试,铨定资格者方可。”

——摘编自魏春明《论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影响》

材料三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发布,标志着现代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诞生。经过了20年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制度推行,政府相继出台了数十个与之相配套的《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使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了有法可依,国家行政机关人事制度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公务员制度建立了“公开、竞争、择优、平等”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逢进必考原则,公务员招考录用制度稳定运行。

——摘编自成业、于勇《经济发展中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现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选官制度相比,隋唐选官制度的进步性。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特点。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员选拔制度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570年到1870年关于中国科举制的英文版论文和专著就有78种之多。17世纪,英国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但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导致营私舞弊等政治乱象频发。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出现了“政党分肥制”,造成腐败泛滥,降低了行政效率。工业革命后,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急需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同时,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英国学者如郭士立、麦都思、密边乐在介绍科举制的同时,都强烈呼吁英国政府按科举制原则对选官制度进行改革。1853年政府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70年枢密院颁布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刘海波《英国文官制度与科举制的渊源》等

材料二   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发布,标志着现代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诞生,经过了20年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制度推行,政府相继出台了敦十个与之相配套的《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使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了有法可依,国家行政机关人事制度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公务员制度建立了“公开、竞争、择优、平等”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逢进必考原则,公务员招考录用制度稳定运行。

——摘编自成业、于勇《经济发展中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现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上述材料反映了官员选拔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