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306
古代货币文化与经济影响。

材料一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货币等级与海外流布情况。

朝代货币等级外流货币种类流通范围
战国普通货币一化币、明刀、明化币、布币朝鲜半岛、日本南部
秦汉杰出货币半两、五铢、大泉五十、小泉直一、货泉越南、蒙古、日本
高贵货币开元通宝、乾元通宝、五代十国钱高句丽、新罗、百济、琉球、日本等国
顶级货币开元通宝、乾元通宝、宋钱(92%)远东、东南亚、西亚、埃及、东非及地中海东岸五十余个国家
杰出货币铜钱、纸币元帝国统治疆域范围内及周边
被渗透货币明朝所铸铜钱少,流通中多为前朝旧币;白银大量流入日本及东南亚一些国家
被渗透货币与明朝类似,白银流入,地位提升

——摘编自张亚光、王倩倩(中国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丝绸之路的启示}

注:美国经济学家科恩(Cohen)把货币间竞争的非对称性和不同的权威关系描述为“货币金字塔”。他把国际货币分为7个等级:顶级货币、高贵货币杰出货币、普通货币、被渗透货币、准货币、伪货币。

材料二   在中原王朝统治强盛时期,货币外流的数量和范围要远大于战乱分裂时期。两宋时期虽然政治上受少数民族政权的压制,但商品货币经济发达,铸币量大,铸造质量高,宋钱在东亚地区甚至取代当地货币成为流通的主货币。元朝由于当时版图辽阔,海路丝绸之路畅通,纸币流通范围很广,有些国家甚至仿造自己的纸币。而中国铜钱形制统一,币值较为稳定,因此能在海外长期流通且深受欢迎,有些国家为获得更多中国货币,千方百计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扩大贸易,甚至部分国家为满足国内贸易的货币需求,将中国钱币当作商品,大量运往东亚。唐宋时期因铜钱大量外流引起钱荒,朝廷多次颁布法令禁钱外流。

——摘编自李宝庆、梁思远《中国古代货币流出海外情况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货币海外流布的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货币外流的原因及影响。
2022·湖北·模拟预测
知识点: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即位后,鉴于市面上因流通“半两”“四铢”“榆荚”等币量不一的货币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收回封国的铸币权,并严禁民间私铸。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中央政府收回铸币权……铸造新的五铢钱……式样划一,币重如其文,且不易被盗磨……至唐武德四年(621)废止,前后跨度为733年。

——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材料二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达到鼎盛,中国货币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货币国际化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在域外流通过程中,承担了国际结算货币职能、他国流通货币职能、可兑换货币职能、财富贮藏职能。……“蕃夷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不少国家和地区将中国铜钱作为财富贮藏。……宋代纸币制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世界。

——摘编自张星《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域外流通研究及当代启示》

材料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汉武帝时期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制度。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唐高祖李渊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使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并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摘编自王学亮《中国货币的发展演变、现状及其国际化展望》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币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中国货币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和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把铸币权收归朝廷,统一铸造五铢钱,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规定由上林三官(水衡都尉所属钟官、辨铜、均输三官)专铸。一律禁止郡国私铸,命令各郡国将以前所铸钱作废熔化,把铜料送到上林三官。五铢钱的重量和成色都有保证,私铸者无利可图,币制得到较长时期的稳定。古代货币的发展,到唐武德年间也起了很大变化,武德四年(621)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开元”,即开国的意思,“通宝”,即流通的宝货。钱币的实际重量也不再以锱,铢,两的二十四进刺击计量,而是开始以厘,分,钱,两的十进制去计量。形制仍沿用秦放孔圆钱,开元通宝是唐朝统治290年中的主要流通货币,而且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钱文模式和十进位衡法。它的文字、重量、形制均成为一直铸钱的楷模。另外,日本、越南、朝鲜钱制也受到开元通宝的影响,而通宝的称谓一直延用至近代。

材料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成立之初,苏区流通的货币多种多样,仅是各级苏维埃政府,发行的纸币就达到了150多种。临时中央政府颁布的《经济政策》及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发布的一些命令均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具有国币的地位。中华苏堆埃共和国国家银在1932年7月7日正式开印首批国币,各个根据地除发行少量货币如银元、铜元外,其余大量是纸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革命根据地的货币政策实践中,提出独占苏区货币发行的原则,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一直坚持的、重要的货币发行原则。

——孙彦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货币政策研究》

材料三 1948年12月1日,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人民币,统一流通。人民币的出现使各区间的物资流通有了统一的参照系。解放战争的不断推进使人民币市场迅速扩大,新解放区规定人民币为解放区统一流通之合法货币。货币统一的实施也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整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王春英《新中国货币统一初探(1949—195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五铢钱和唐代开元通宝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货币发行的背景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币统·发行的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原王朝铜钱向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及海外诸国外流的现象自古有之。及至两宋,铜钱外流现象格外严重,规模、影响远超前代。宋朝铜钱外流的范围十分广泛。究其流向,不外两个方向,其一是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地区,主要是北方及西北地区;其二便是海外诸国,包括日本、高丽,以及东南亚诸国。这些周边国家无法铸造发行能满足国内流通需求的钱币。随着海外贸易的加深,制作精良、成色稳定、价值统一且信誉良好的宋钱一经流入便迅速解决了这些国家因缺乏相适应的流通货币而导致的市场梗阻不畅,以致“南洋一带,宋钱之散布更多,久而久之遂成彼地之通货”,形成了以宋朝铜钱为核心的“东亚货币体系”。

——百度公众号《利利说历史》

材料二   1943年4月,为稳定战后世界货币体系并促进国际贸易,美国、英国各自提出了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1944年7月,美、英、法、苏、中等44国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至此,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冲击,各国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履行各国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随后各国也取消了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改为浮动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常远《新常态下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时形成“东亚货币体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宋朝时“东亚货币体系”的异同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