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8 组卷373
对外援助与国家利益。

材料一   1950年,中国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援助,从此开启对外援助的序幕。万隆亚非会议后,中国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向21个正在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亚非拉国家提供了援助。1964年,中国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在其指导下,中国与许多非洲国家签订合作协定,双边经济贸易往来迅速发展。

——摘编自《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进程与国家利益分析》等

材料二   2010年至2012年,中国对外援建49个农业项目,派遣1000多名农业技术专家,并提供大量农业机械、良种、化肥等物资。

三年中,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无偿提供了60批抗疟药、甲流疫苗及霍乱疫苗,并开展传染病防治培训。中国援建了60余个信息化项目,包括光缆电信传输网、电子政务网以及广播电视调频发射台等。中国在非洲援建了105个清洁能源和供水项目。2012年,中国启动援建自动气象观测站、高空观测雷达站等设施,提供森林保护设备。

2009年,中国提供经费4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柬埔寨吴哥古迹茶胶寺的保护与修复工程,共同参与吴哥古迹的国际保护行动。

——摘自《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进行对外援助的意义。
(2)阅读材料二,任选2个视角,说明中国对外援助为解决全球问题做出的贡献。
2022·北京西城·一模
知识点: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美国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构建所谓“新月形包围圈”(从日本、韩国,经过中国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直到印度),为配合这一战略致力于向印度、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开展农业援助,即“绿色革命”。输出水稻、小麦等高产新品种、农业机械、化肥、生物技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使得受援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粮食自足。“绿色革命”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暴露局限性,主要是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土壤板结、盐碱化等问题……90年代初又发现农作物中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很低,造成当地人民抵御传染病和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衰弱,从而国家劳动生产率降低,经济的持续发展受阻,威胁到上述国家(地区)的粮食安全。

——摘编自沈志华《冷战国际史》

材料二   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与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对其进行农业援助……至70年代末,中国政府主要向非洲国家提供无偿农业援助,帮助非洲建设了许多大型农村水利工程、农业技术推广站等。80年代以来援外工作不断改革,在很多援非农场实行承包责任制的经营方式。90年代以来,大批中国农业学者前往非洲,他们研发了适合非洲自然条件的粮食生产技术,如马达加斯加种植了中国专家培育出的3种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高产杂交水稻,远高于当地一般产量,场区农户年纯收入高达2600美元···同时鼓励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实施援助项目,引导援助资金投向当地有资源、有市场的开发性和生产性项目。2000年至今,伴随着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建立,中非农业合作进入了新阶段,逐渐形成了援助、投资和贸易三大关键领域,更加体现出互利合作的原则。

——摘编自郑青亭《授人以渔,中国助力非洲国家实现粮食安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推行“绿色革命”的背景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的特点与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中、美对外农业援助的重要区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物资援助,拉开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序幕。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后,随着对外关系的发展,中国对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1964年,中国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19491979年,中国政府对外援助(包括军事援助)的财政支出共计483.04亿元,占年均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5%,远高于同期的美苏两国。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对外援助》

材料二   197977日,邓小平指出:“应当肯定我们过去援助第三世界是正确的。……具体办法要修改。”此后,中国逐渐压缩对外援助规模,19801981年,外援支出仅占我国财政支出的0.6%。1980-1985年,中国累计向联合国系统提供了5031万美元的捐款。1985年,中国加入非洲开发银行,对其进行融资和捐款。1993年开始,由政府部门委托有资质的企业具体执行援外项目,大量援外承建机构通过转制改革转型成为企业,变成市场主体。对外援助政企分开、注重政治与经济双重效应的机制逐步确立。1995年,中国开始对外提供优惠贷款,为受援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的生产、建设项目等提供资金支持,这符合国际发展援助的主流。

——摘编自唐丽霞《新中国70年对外援助的实践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外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对外援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