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09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共和国的光辉历史上,各条战线涌现出劳动模范人物。他们在不同发展阶段,始终走在社会主义建设最前列,以忘我的献身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劳动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拼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劳动模范: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20世纪50年代的全国劳模宣传画新中国初期评选出的全国劳动模范大多出身于社会的最下层。此时,他们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他们对国家建设的高度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

——据姚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

材料二

时间行业分布代表人物
50年代50年代的劳模群体由工农兵三部分构成,工人模范的比重逐渐加大,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劳模群体中的中流砥柱。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被誉为铁人的王进喜等。
80年代和90年代企业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劳模数量日益增多,各类人才纷纷加入劳模队伍。数学家陈景润、核物理学家于敏和企业家滕增寿等。
21世纪以来知识型、科技型、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多,进城务工人员以及民营企业家出现在劳模名单中。民营企业家吴金焕、农民工任晓云等。

(1)根据材料一图文中劳模的性别、出身、职业、表情等细节信息,概括20世纪50年代劳模群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史实,以“时代与劳模”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山东泰安·模拟预测
知识点:党史专题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百年征程波澜壮,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究一】革命先烈:为有牺性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材料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千这样的大事。”据统计,1921——1949年,栖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牲370多人。后来,全国人大立法将9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

——据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位在1921-1949年间牺牲的党员烈士姓名及其功绩,并指出将9月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的意义。

【探究二】劳动模范: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亮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评选出的全国劳动模范大多出身于社会的最下层。此时,他们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他们对国家建设的高度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

——据姚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

(2)根据材料二图文中劳模的性别、出身、职业、表情等细节信息,概括20世纪50年代劳模群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他们“翻身做主人”的宪法保障。

【探究三】强国先锋:勋章闪胸前佩,不忘初心斗志昂表4党和国家须发的部分勋章统计简表

勋章类型首次颁授勋章图案元素
共和国勋章2019929国徽、五角星、黄河、长江、山峰、牡丹、中国结、如意、兰花等
七一勋章2021629党徽、五角星旗帜、丰碑、向日葵、大山大河、如意祥云等

(3)根据表4并结合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在两类勋章图案元素中各选一个元素组成组,共写两组,分别谈谈对其寓意的理解。(要求:每组图案元素应为同一类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不同的历史坐标和时代浪潮中,劳动模范以不同的身影和形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展现出新的内涵和时代指向。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后,城乡妇女广泛投入到国家建设中来。1950年,以梁军名字命名的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成立,纵情驰骋在北大荒的原野上。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们研究出了多种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在异常艰苦的环境里开垦出了22500亩土地。梁军光荣地出席全国第一届工农兵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1959年,梁军驾驶新中国建造的第一台拖拉机的英姿被永久地定格在第三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上,成为几代中国人共同的记忆。

——摘编自朱宝辉《绽放在拖拉机上的铿锵玫瑰》等

材料二   新中国以来劳模形象的演进变迁

时期

劳模形象

评选标准

评选内容

劳模结构

50年代老黄牛劳动竞赛忠于职守、努力工作、踏实肯干等基层的产业工人或农民
60、70年代铁人精神发展生产力在“学大庆”运动中表现良好,且在生产技术创新或增收方面有突出贡献者知识分子也纳入劳模评选范围
80、90年代“当代愚公”经济贡献和创新创造在企业中有重大贡献者职业日渐多元,由最初的产业工人、农民到企业家、科学家等
21世纪新时代“最美奋斗者”重视人文精神的考察,对道德品质的要求更加严格对社会有突出贡献,并愈加重视劳动、道德品格及精神要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军”们大量涌现的背景及其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二,以“新中国劳动模范的变与不变”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劳动模范评选制度起源于陕甘宁边区评选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运动。1939年,边区政府陆续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督导民众生产运动奖励条例》等,对在生产运动中取得重大成绩者予以奖励。1940年至1942年,每年都开展评选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活动,三年里,在工厂、农村、政府机关和军队中涌现出吴满有、赵占魁、刘建章和李位等近千名劳动英雄。在生产运动高涨的地方,劳动英雄已成为群众第一个尊敬的对象,而二流子却受到群众普遍的鄙视19451月,毛泽东对劳模这样评价:你们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

——摘自李珂《楷模与引领:劳动模范评选制度的嬗变与省思》

材料二:

50年代初期

1950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是建国以来的首届劳模大会,评选出的新中国第一代劳模主要是革命战争中已逝的英雄和烈士,以及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积极生产的先进工作者。

1956年开始

劳模评选开始从强调体力劳动转为强调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一时期的劳模人物中工人阶级占大多数,农民所占比例相对减少。

1978年至今

1982年,国家将奖励劳模写入宪法。1989年后国务院规定基本每五年表彰一次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一直延续至今。2005年第一次将进城务工人员及民营企业家列入评选范围,第一次将劳模人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示。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奖励了来自不同行业和国家的110位优秀代表。

——郭莹《建国以来中共劳模评选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建立劳动模范评选制度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劳模评选的目的,并简析改革开放以来劳模评选制度变化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