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6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末清初,汉口得以居中得水、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是全国性的大型内陆商埠。

1862年,江汉关设立。1867年对外贸易额仅3500万海关两,1902年达10.32亿海关两,外贸总额长期居全国第二。汉口“集中土货,运沪出口,收纳洋货,散消(销)内地。”20世纪初,在汉口的外商工厂达40余家,涉及制茶、打包业等门类。到抗战前夕,共有中外400多艘轮船在此经营国内外68条航线。

——摘编自“江汉关博物馆”《风雨沧桑江汉关》等

阅读材料,简述江汉关设置后汉口商业贸易发生的变化。
21-22高二下·北京西城·期中
知识点:明清的商业 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从江汉关到进博会

材料一   明末清初,汉口得以居中得水、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是全国性的大型内陆商埠。

1862年,江汉关设立。1867年对外贸易额仅3500万海关两,1902年达10.32亿海关两,外贸总额长期居全国第二。汉口“集中土货,运沪出口,收纳洋货,散消(销)内地。”20世纪初,在汉口的外商工厂达40余家,涉及制茶、打包业等门类。到抗战前夕,共有中外400多艘轮船在此经营国内外68条航线。

——摘编自“江汉关博物馆”《风雨沧桑江汉关》等


材料二   纵观国际经贸发展史,深刻验证了“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规律。各国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经贸就能打通血脉;如果以邻为壑、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瘀,世界经济也难以健康发展。

——习近平《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115日)

材料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部分)成就数据表

类别20012020
货物出口占全球份额4.3%14.7%
制造业增加值3.5万亿元26.6万亿元
服务出口额3243亿元1.9万亿元
对外直接投资额570亿元1.1万亿元

(1)阅读材料一,简述江汉关设置后汉口商业贸易发生的变化。
(2)国际经贸发展史是如何验证“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这一规律的?选择20世纪以来的典型史实,进行论述。要:观点理解准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结构完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武汉三镇(汉口、汉阳与武昌)得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其中汉口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1862年汉口设立海关。1867年对外贸易额仅3500万海关两,1902年达10.32亿海关两。1889年,张之洞在汉阳兴建“汉阳铁厂”,1893年在武昌创办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1898年又创办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1906年,浙江商人宋炜臣等人筹办了“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供水人口约10万。

——摘编自刁莉《九省通衢的近代汉口》等

材料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部分)成就数据表   

类别 20012020
货物出口占全球份额4.3%14.7%
制造业增加值3.5万亿元26.6万亿元
服务出口额3243亿元1.9万亿元
对外直接投资额570亿元1.1万亿元

——摘编自薛荣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回顾与展望》等

材料三   纵观国际经贸发展史,深刻验证了“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规律。各国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经贸就能打通血脉;如果以邻为壑、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瘀,世界经济也难以健康发展。

——摘自习近平《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武汉三镇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20世纪以来典型史实对“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进行论述。(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结构完整)。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