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84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过程内容及评价
新中国建立后在城镇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1958年起,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制度期间,也陆续建立了一些社保制度。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和《公费医疗》,规定社会保险费全部由企业负担。但由于它们是在计划体制下拟定的,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80年代中期起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作为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也逐步展开。国营企业职工退休养老实行社会统筹,由企业和个人分担缴纳保险费的义务。但是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没有扩大,国有企业的负担仍较重。
1993《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全面启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是,到20世纪末,基本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资金改为国家、企业、个人合理分担;保障方式除国家基本保障外,还有企业自愿实施的补充保障,以及个人的储蓄保障;改变个人不管贡献大小,都享有大致相同的保障水平;管理和服务社会化,改变企业办社会的情况。

——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历程。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原因、意义。
2022·天津河西·二模
知识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城乡二元分割的体系,高度附属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1984年,社会保障体系开始了由国家保险向社会保险的转变。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开始在城镇推广养老保险基金社会统筹。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颁布,规定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1999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发布并实施。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出现迅速发展的特征,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实施。经济增长成果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惠及了全体人民,反过来又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增长。2007年,在城市低保制度成功实施的基础上,农村低保制度开始施行。国家、企业和个人责任共担的社会保险制度的构建,成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体内容,社会救助制度则成为市场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性制度。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革,在保留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同时,新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医疗保障局,使整个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得以重构。

——摘编自韩克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体系变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体系变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4年以前,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现收现付制”,工人退休费由企业行政支付。随着离休、退休退职职工人数激增以及养老负担在行业和地区间畸轻畸重现象出现,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1984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试点在市(县)一级展开,随后,广东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了社会统筹试点。到1991年底,全国基本上实行了国营企业职工退休费用市县级统筹,北京、上海等地实现了省级统筹。伴随着社会统筹试点启动,个人缴费改革也开始试点,企业的劳动合同制职工参加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的社会保险。与改革相配套,1985年起,各级政府建立了统一管理社会保险工作的事业机构。

1993年,中央提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享受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和将享受养老保险的在职职工基数庞大等现实。此后,社会统筹范围不断扩大,实行省级统筹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断增加。以地区社会平均工资为基准,并与职工本人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挂钩的养老金缴发办法改革开始在江西、辽宁等地进行试点。由于各地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差距较大,不利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1997年,国务院对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缴费比例、养老金计发办法、省级统筹等进行了制度统一。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公布,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得以法律形式确立,标志着制度改革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性历史成就。

——据冯维《19782010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