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17
近代以来铁路交通的发展

产生于19世纪的铁路交通在近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铁路交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人类交通运输的革新,而且在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19世纪初的英国漫画《它究竟能跑多快?》。画面中,头戴礼帽的神父问另外两个人:“你们能告诉我,那个吐白烟的机器,所谓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靠什么行走的吗?”二人答道:“我们也不知道,神父先生,在里头也许藏着一匹马。”


材料二:1830年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投入使用。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铁路改变了英国社会,这不仅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行速度上,也不仅体现在把全国交织成一张铁路网,从而把各地区不分远近连成一体上。它还改变了人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人对生活的看法。

——摘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1865年)以英商怡和洋行为主,在上海成立了吴淞道路公司,计划修筑上海至吴淞的铁路,以方便上海港进出口货物的运输,遭到清政府的拒绝。此后,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出面,以修筑“一条寻常马路”为由,向上海地方当局提出购买上海至吴淞间筑路所需土地的要求,获取了征地权……1876121日,这条铁路全线通车。吴淞铁路的修筑和首段告成,招致清朝政府的强烈反应。经过交涉,英美最终接受了中方“给价买回”和“另招华商股本承办”的方案,由中方赎回吴淞铁路。1877年夏秋间,清朝政府在交付赎金后,拆毁了这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铁路。

——戴鞍钢《近代江浙沪地区铁路修筑略述》

材料四:1896年,清朝下旨修建粤汉铁路,到1911年,修了两段不到一百公里。19166月,完成广州至韶关段。19189月,完成武昌至长沙段。1930年,国民政府利用英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开始修筑株洲到韶关段。中国工程师凌鸿勋经过勘探调整方案,在备战抗日背景下,19361月,株韶段提前15个月建成,修了10年的粤汉铁路终于全线贯通。从“七七”事变到广州失陷的15个月中,这条铁路共运送部队200余万人、军用物资70余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抗战大动脉。

铁路修建时间武汉至广州最快时间
粤汉铁路1896-193644小时
粤汉天路(京广南段)复线1955-198811小时
武广高速铁路2005-20093小时多

——摘编自文热心、颜石敦《粤汉铁路贯通记:一颗道钉一滴血》等资料


(1)材料一漫画中的“它”动力来自于
A.蒸汽机B.内燃机C.柴油机D.电动机
(2)结合材料二,分析19世纪英国铁路发展的历史背景。
(3)结合材料三、四,指出导致淞沪铁路粤汉铁路的不同“命运”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铁路交通的发展?
2022·上海浦东新·模拟预测
知识点:铁路和公路事业的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0年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投入使用,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铁路改变了英国社会,这不仅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输速度上,也不仅体现在把全国交织成一张铁路网,从而把各地区不分远近连成一体上;它还改变了人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人对生活的看法。时空变了,过去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以秒来计算;过去一二百英里是遥远的地方,现在近在咫尺。时空缩小了,悠闲时代过去,时间就是金钱,准时准点是新的生活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火车还进一步教会人们遵守纪津,因为铁路本身就体现着强制,纪律是火车运行的基本前提。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个忙碌的世界。

——摘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1896年,清朝下旨修建粤汉铁路,到1911年,修了两段不到一百公里。1916年6月,完成广州至韶关段。1918年9月,完成武昌至长沙段。1930年,国民政府利用英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开始修筑株洲到韶关段。中国工程师凌鸿勋经过勘探调整方案,在备战抗日背景下,1936年4月,株韶段提前15个月建成,修了40年的粤汉铁路终于全线贯通。从“七七”事变到广州失陷的15个月中,这条铁路共运送部队200余万人、军用物资70余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抗战大动脉。

铁路修建时间武汉至广州最快时间
粤汉铁路1896一1936年44小时
粤汉铁路(京广南段)复线1955一1988年11小时
武广高速铁路2005一2009年3小时多

——摘编自文热心、颜石敦《粤汉铁路贯通记:一颗道钉一滴血》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九世纪英国蒸汽火车铁路发展的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粤汉铁路得以建成的历史原因,并简析现代所修两条武汉至广州新铁路差异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的成功,在英国开启了一个铁路建设大发展的时期。1835-1837年形成了第一次“铁路热”,议会批准拟建铁路1700英里,拟建方案不断获准,投建项目也相继完工,到1844年,通车里程已达2235英里。随着投建项目的完工,1844-1846年间形成了第二次“铁路热",仅1846年就批准拟建铁路4000多英里。1844-1850年间,平均每年通车历程812英里,到1852年,联合王国通车线路长达7336英里。1855-1860年间平均每年通车线路425英里,1860-1865年间为571英里。1870年,联合王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约占最后通车里数的70%以上。至此,英国很少再有远离铁路交通线的地方,囊括全英的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建成。

——摘编自张廷茂《英国铁路运输与工业革命进程》

材料二   1865年,一些与对华贸易有关系的英国商人在伦敦成立了中国铁路有限公司,筹划修建上海至苏州的铁路。同年,以英商怡和洋行为主,在上海成立了吴淞道路公司,计划修筑上海至吴淞的铁路,以方便上海港进出口货物的运输,遭到清政府的拒绝。此后,英国驻海领事出面,以修筑“一条寻常马路”为由,向上海地方当局提出购买上海至吴淞间筑路所需土地的要求,获取了征地权,随即开始铺设路基。18761月,路基铺成,开始路面工程,121日,这条铁路全线通车。吴淞铁路的修筑和首段告成,招致清朝政府的强烈反应。经过交涉,英美最终接受了中方“给价买回”和“另招华商股本承办”的方案,中方赎回吴淞铁路。1877年夏秋间,清朝政府在交付赎全后,拆毁了这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铁路。

——戴鞍钢《近代江浙沪地区铁路修筑述略》

材料三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只占14%……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摘编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9世纪中期中英两国铁路在修筑过程中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指出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对修筑铁路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对中英两国的共同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30年,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投入使用,由史蒂文森设计的“火箭号”机车作动力牵引,时速达到29英里。此后,“铁路时代”迅速到来,英国议会不断批准铁路修筑计划和成立铁路公司。19世纪中叶,铁路已成为英国国内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其密集程度甚至在20世纪末尚未被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赶上!铁路改变了英国的交通运输,这不仅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行速度上,也不仅体现在把全国交织成一张铁路网、从而把各地区不分远近连成一体上。……所有这些变化都不是铁路单独创造的,但铁路确实引起了某种突如其来的变化。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1874年,在上海的英美商人未经中国政府同意,擅自修筑上海至吴淞的铁路,并于1876年建成通车,正式对外营业。后经交涉,由清朝政府耗资285000两白银买下拆毁。1880年,开平矿务局以“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和“恐误各兵船之用”等理由,得到清朝政府许可,从矿区所在的唐山动工修筑一条铁路到胥各庄。继唐胥铁路建成后,1887年3月,刘铭传上奏清廷,要求在台湾建造铁路,并强调兴办铁路是振兴台湾经济的关键所在。是年5月,他得到清廷允许后,即开始在台湾兴建铁路。同年7月,台北至基隆段铁路正式动工,并于1891年竣工通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铁路时代”到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政府对待铁路建设态度上的变化及其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