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论述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的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1951年,公安部颁布了旨在“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安全”的《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要求在城市实行人口登记。1953年,为配合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全国人口登记办法》出台,为农村建立户口登记制度和在全国建立户籍制度奠定了基础。19581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了户口登记、注销、迁移等具体细则,标志着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形成。1959年到1977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制止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指示》等文件,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形成了城乡二元分治的户籍制度管理格局。1978年至今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时期。其间,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X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等文件,逐步松动户籍制度严格管控人口流动的坚冰。

——摘编自吴学凡《新中国户籍制度70年变迁及其经验》


根据材料及所学,对新中国户籍制度变迁进行合理解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山东·模拟预测
知识点: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我国建国后户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

时间

事件

1951年7月

公安部颁布实施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这是建国以后最早的一个户籍法规,使全国城市户口管理制度基本得到了统一。

1955年6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指示》,规定全国城市、集镇、乡村都要建立户口登记制度,从而统一了全国城乡的户口登记工作。

1958年1月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该条例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对户籍管理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标志着全国城乡户籍制度的正式形成。

1964年8月

提出两个“严加限制”,堵住了农村人口迁往城镇的大门。

1977年11月

提出“严格控制市、镇人口,是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项重要决策”。第一次正式提出严格控制“农转非”。

1985年7月

颁布了《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的暂行规定》,决定对流动人口实行《暂住证》《寄住证》制度,允许暂住人口在城镇居留。

1998年8月

规定,实行婴儿落户随父母自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等等

                                          —— 摘编自陈文群《建国后户籍制度的变迁状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后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商鞅变法后,严格户籍管理,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行“什伍连坐法”。汉代“编户齐民”,编制户籍以征收人头税,分派兵役、力役。唐代中期以后编制户籍主要依据转向田产,淡化人丁。宋元明清户籍沿续此法。

——摘编自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

材料二   英国户籍管理大事记(节选)

年代大事记
1495亨利七世法令:不列颠臣民以家庭为单位,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配偶、子女情况,主教登记在册。
1593伊丽莎白一世法令:由治安官管理户籍,调查居民职业,惩罚懒情者,救济贫民。
1785议会法案: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经议会许可征税,救济贫民和失业者。

——摘编自尹虹《近代早期英国流民问题及户口管理政策》

材料三     1951年,公安部颁布了旨在“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安全”的《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在城市进行人口登记。1953年,为配合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并为国营企业招工提供依据,《全国人口登记办法》出台。19581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了户口登记、注销、迁移、收养、婚姻、年龄、违法责任等具体细则,标志着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形成。

——摘编自吴学凡《新中国户籍制度70年变迁及其经验》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英国近代户籍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户籍制度建立的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