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较难0.4 引用4 组卷34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我国政府和公众的城市遗产保护意识相对匮乏。改革开放后,随着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政府以国际社会为参照,分1980年代、1990年代、21世纪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城市遗产保护,并通过提升民众意识缓解阻力。日益壮大的物质基础,使我国的城市遗产保护不乏后发优势。我国积极将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建立起从文物保护到城市、村镇保护到历史街区保护三级保护体制。尤其是21世纪的前十年,出台城市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文件几乎是将近过去50年的总和。伴随“入世”,我国密切了与国际社会的遗产保护合作,并凭借强大的行政执行力,将城市发展和遗产保护统一了起来。另外,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尤为重视,为丰富国际遗产舞台做出了中国贡献。

——摘编自毕玲玲《城市遗产保护:中西对比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的工业化、城市化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关注城市遗产问题。以民促官,法国政府开始重视城市遗产保护。20世纪上半叶,在国际现代建筑学会通过的《雅典宣言》影响下,法国的《历史建筑保护法》在实施时重视功能性城市规划,很多历史建筑被拆除。20世纪下半叶,法国积极参与城市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受国际环境运动和相关国际法的影响,出台了《罗儿法》等一系列法律文献,形成了重点城市历史建筑-历史建筑列级-历史保护区-历史建筑周边500米保护范围的保护模式。21世纪初,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中践行整体性保护以及利用城市遗产推进城市全面发展已成国际普遍共识。法国名城波尔多等城市因其丰富的城市遗产保护及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旅游者。

——摘编自陈静《法国波尔多整体城市遗产保护下的建筑设计策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遗产保护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法在城市遗产保护上的异同。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国际视野谈谈中法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
2022·四川眉山·三模
知识点: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期,法国便出现了对教堂等纪念性建筑物的修补和保护措施。当法国大革命使整个法国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时,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随之产生,许多开明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通过著书立说、舆论演讲等方式进行呼吁。1830年,法国成立了专门研究历史建筑的机构,设立历史建筑总监的职位,并于1887年颁布第一部历史建筑保护法律,确定“历史建筑”为一个法定的概念,开启了社会对文化遗产的关注。至20世纪,《历史纪念物法》《历史街区保护法》《建筑、城市和风景遗产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陆续出台,此外具有历史价值的档案、图书,考古文物等也被纳入保护历史遗产范围。文化遗产保护学院,保护修复学院等教科研一体机构为20世纪法国遗产保护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其影响下,一大批专业人才和研究试验所不断涌现,形成了从调研考察、立项规划,修复及保护、重点宣传的体系。

——摘编自杨倪《论法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材料二   近代以来,对西方博物馆陈列品,保护与展览以及考古学等内容的深入了解与学习,使国人对文物范围及价值有了新认识,促进了对文化价值的重视,进而萌生文化保护意识乃至文物主权意识。康有为将文物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认识到文物是了解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文明演进的重要依据,更是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产,反对出售甚至贩卖文物。1914年,民国政府颁布了“限制古物出口”的大总统令,针对私售古物之事予以取缔,还令税务处拟定限制古物出口章程。随后,民间文物保护组织、文物保管委员会以及国际交流团队等组织相继成立,推动了近代文物保护工作的蓬勃发展。

——摘编自李建《我国近代文物保护法制化进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法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文化保护意识萌生并发展的原因。
乡村振兴是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课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结束后,发达国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乡村建设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并积累了丰富经验。英国政府出台《城乡规划法》、《村镇规划法》等法律,对乡村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做出严格规定。日本政府投入资金,引导支持各地开展“一村一品”运动,发展当地特色农业。德国上世纪50年代乡村更新主要集中于完善基础设施,70年代后转移到保护传统建筑文化和发展生态农业。1970年开始的韩国“新村运动”,政府投入20亿美元成立建设基金用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80年代以后政府逐步从中退出,新村运动完全由民间主导。西班牙首创休闲娱乐功能与乡村旅游业融合的发展模式,乡村特色建筑改建成酒店,对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发掘休闲娱乐项目。

——摘编自朱红根、宋成校《乡村振兴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但不可忽视的是农村农业却因为受到土地规模和消费需求的限制发展较为缓慢。当前全国绝大多数农村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并且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留守老人从事的家庭农业。据统计,2016年有幼儿园、托儿所的村仅占全部村庄的32.3%,截至2017年农村每千人拥有4.28名卫生技术人员,不到城市的1/2。

——摘编自贺雪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根据部署,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摘编自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发达国家乡村建设的特点和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阶段我国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建国后,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工业革命后,许多国家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二战后,社区很快发展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社区实行居民自我管理,不仅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等,还参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摘编自《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将单位之外的社会个体重新组织起来,便于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民政部于1986年提出要争取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由此提出了社区的概念,随后1991年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政策构想,并在上海、武汉、北京等地进行社区建设实验。为了从更高层次力推社区建设,在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整合成立了民政部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司,统筹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工作,到90年代末期,基本完成了社区制的建章立制。2001年开始,农村社区进入地方自发试点阶段;2006年中共中央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

——摘编自李春根、罗家为《从动员到统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基层治理的回顾与前瞻》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不同阶段基层治理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变化的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区建设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基层治理的认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