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材料分析题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156
中国近现代农村的革命与建设。

材料一   19271月开始,毛泽东考察了湘潭、湘乡等五县,行程七百公里,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1947年,毛泽东指出:“全党必须明白,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并把土地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把中国农民当作中国革命的主力军,领导农民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奔云《毛泽东与中国农民问题》

材料二   1982年,中共中央批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推动了农村改革步伐,促进了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改革。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正式规定人民公社要政企分开,建立乡政府。1987年,全国人大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提出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并对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地位、职责以及村民会议的权力和组织形式等都作了比较具体、全面的规定,从此村民自治工作进入了制度化、法制化的新阶段。

——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对中国农村革命在认识上所做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农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2022·湖北·模拟预测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19884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1988625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199199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二   1982年,中共中央批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推动了农村改革步伐,促进了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改革。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正式规定人民公社要政企分开,建立乡政府。1987年,全国人大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提出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并对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地位、职责以及村民会议的权力和组织形式等都作了比较具体、全面的规定,从此村民自治工作进入了制度化、法制化的新阶段。

——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颁布经济法律法规的背景,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农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尽管在革命和建设中都遇到过挫折,但都能根据国情及时调整,从而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内容
1922年中共二大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上述党的重要会议的共同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材料一中建国后的主要会议内容进行评析。

材料二1982年1月中央1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一次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十项政策指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将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198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强调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改革流通体制。

——清华大学出版社陈争平《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央三个“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并说明中央三个“一号文件”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到的促进作用。

材料三1978年,国务院在四川选择重庆钢铁公司、四川化工厂等6家企业为试点企业。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组织形式。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摘编自钟祥财《经济史学视域中的国企改革》等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国企改革的阶段性特点;分析我国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自其成立以来的历史,就是在摧毁旧的制度、改造社会环境、倡导新的社会观念中,实现对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彻底改造的历史,如下表所示:

阶段中国共产党基层社会治理概况(部分)
1927-1936年通过对农村阶级的重新划分,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土地革命与阶级斗争,乡村农民获得了广泛权力,成为基层社会权力主体,苏维埃制度逐渐形成
1937-1945年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乡 (市) 参议会以20至60 人选举一参议员,每年改选一次,县参议会以400人到 800 人选举一参议员,每两年改选一次
1946-1949年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成为一项根本政治制度被确定下来
1949-1956年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全国各地城市都陆续建立、健全了居民委员会组织
1980-1982年广西产生新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将村民委员会正式写入《宪法》,村民委员会由广西走向全国

——摘编自杨东《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与参与主体的近代嬗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不同阶段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成果,并说明取得这些成果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现代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意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